新華社堪培拉4月22日電(記者 岳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兩位資深流行病學專家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已從抗疫成效最好國家之一轉變為最差之一,這反映出該國取消一系列防疫措施的決定不成熟。新冠疫情走勢仍無定論,現階段仍需要采取公共衛生措施,并使民眾重視防疫。 澳大利亞伯尼特研究所副首席研究員邁克爾·圖爾說,澳大利亞在抗疫過程中一直做得不錯,直到去年下半年“每個人似乎都放棄了”。澳人口第一大州新南威爾士州從去年10月起逐步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其他州緊隨其后。從結果看,今年是自新冠大流行開始以來澳大利亞疫情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已在衛生領域工作40多年的圖爾援引澳聯邦衛生部的疫情數據分析說,截至20日該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約530萬例,其中近500萬例發生于今年前4個月;累計死亡病例近6900例,其中今年報告的約占三分之二。 圖爾說,盡管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弱于先前毒株,入院治療患者占比較小。“但當(新增)確診病例數處在高位時,即便其中很小的比例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他舉例說,近期澳全國每周平均新增死亡病例約200例,“遠高于交通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所以這是很嚴重的衛生問題”。 墨爾本大學人口和全球衛生學院院長南希·巴克斯特表示,澳大利亞在新增確診病例數仍處高位時放松防疫限制,這樣的決定不成熟。全球對疫情走勢仍無定論,所謂新冠正向“流感化”發展的論斷也無依據,不排除未來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因此采取公共衛生措施并使民眾加強對防疫的重視在現階段仍是需要的。 |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
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