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發起,南非科學院、巴西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共同參與主辦的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論壇,4月26日至27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在北京舉行。 本次論壇是落實2021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時倡議舉辦“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論壇”的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推動金磚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科技合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南非科學院院長喬納森·詹森、巴西科學院院長路易斯·戴維多維奇、俄羅斯科學院院長亞歷山大·謝爾蓋耶夫、印度國家科學院副院長納林德爾·庫馬爾·梅赫拉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張亞平主持開幕式并致辭表示,論壇為金磚國家科學家、工程師、政策制定者和相關國際組織代表提供一個分享知識、技術和經驗的有益平臺,是金磚國家科技界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交流與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他希望金磚五國科學院攜手,共同打造應對當下全球風險挑戰的科技“工具箱”,共同積累數字化發展的“寶藏”,共同搭建金磚國家交往交流的“橋梁”,共同描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藍圖”。 南非、巴西、俄羅斯、印度四國科學院均對論壇的召開予以贊賞,并倡議在可持續發展大數據領域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加強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監測和評估,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和大數據技術,攜手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和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阿魯季翁·阿維蒂相分別作題為“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主旨報告。郭華東表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建議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科技創新和大數據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科學支撐。 論壇開幕式上,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金磚國家數據、2000-2020年全球30米不透水面空間分布、2000-2020年金磚國家30萬以上人口城市主建成區空間分布、2020年全球30米森林覆蓋空間分布等“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數據產品”。這些產品圍繞金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應用需求,利用地球大數據理論、處理與分析技術進行研發,將提供金磚國家人類活動痕跡、城鎮發展和森林覆蓋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監測與評估信息,為金磚國家開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科學研究提供支撐。 中國外交部大使成競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主任夏澤翰、國際數據委員會主席巴倫德·蒙斯、世界地理空間行業理事會執行主任芭芭拉·萊恩、芬蘭科學院院士馬庫·庫馬拉、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氣候變化研究戰略中心主任莫希普·斯里納塔納等多國科技專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出席論壇開幕式。 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論壇由中國外交部、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作為支持單位,由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承辦。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建設和運行,是全球首個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專業科技機構。 論壇首次搭建金磚國家圍繞“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交流平臺,論壇期間還推出“大數據支撐糧食安全與減貧”“大數據支撐數字經濟”“大數據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數據支撐氣候變化應對與災害應對”“大數據支撐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個主題平行會議。(完) |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