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大灣區)兩萬多名援港勞動者 用“速度”守護美麗香江 中新網廣州5月1日電 題:兩萬多名援港勞動者 用“速度”守護美麗香江 中新網記者 方偉彬 兩萬多名援港建設者的努力下,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原本荒蕪的土地生機勃勃,在總用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的河套項目上,應急醫院、方艙、生活配套設施相繼拔地而起、相繼完工,“中國速度”不斷上演。 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勞動者,上至年近60歲的建筑“老司機”,下至稚氣未脫的“00后”,他們分工明確,各個突破,齊心守護心目中那個“繁花似錦”的美麗香江。 “入島第3個小時完成北內道路放線,第8個小時完成100余米市政場地平整,第11個小時完成生活區帳篷搭設……”,謝紹旭講解著建設節點,這位中建二局勞務班組長帶領著30余名建設鐵軍作為急先鋒,為后續的大規模建設打開了局面。 “河套項目工地不分日夜,為了搶抓工期,有工作面就立刻上人干活,管理人員、工人全部2班倒。”35年“建筑老匠”宋永勝表示,這一切都是要為了跟當時的疫情搶時間。 “50多歲了,體力確實也不如以前,累肯定覺得累啊,但精神上又仿佛回到了20出頭剛來深圳時,在荒灘上建設,攻堅永遠在路上……”宋永勝聯想起當年的“深圳速度”時,勞動者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勞務管理專員陶平也表示:“我想要傳承‘兩天半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作為企業子弟兵,她的父輩參與過深圳地王大廈的建設,見證過大廈建筑過程中突破的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施工場地內,不僅僅要有“速度”,更要有嚴格的質量要求。老師傅何方帶著他“00后”徒弟王明瑞負責項目安全檢查工作,“東西不能亂堆亂放,要杜絕一切安全隱患。”他們負責安全檢查的地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施工場地外,為確保河套項目的物資材料及時到位,中建五局物資中轉場副協調張銳在深圳福田中轉場持續為前線輸送“彈藥”。 張銳回憶,貨物量大、時間有限、運力偏低還不是困難的全部,深圳市區內白天大宗材料無法進貨,只能利用晚22時至早7時運載,運輸線路四周居民區環繞,還要想辦法避免噪音影響居民休息。 在將近兩月的建設過程中,這兩萬多名建設者,有帶著火神山、雷神山建設經驗的;有“95后”為援港推遲婚禮,期待攜愛人去維港吹海風的;有“港劇迷”,深夜被兩歲女兒提醒未祝“生日快樂”的…… 應急醫院項目8標段機電安裝項目經理謝新濤稱,去年,甘肅省天水市突發疫情,他曾率領項目團隊三天內完成疫情隔離設施改建任務,有了那次的經驗,援港建設他信心十足,一定能完成任務。 2020年湖北疫情親歷者袁方說:“湖北發生疫情時,香港同胞立刻向我們湖北伸出了援手,輸送了大量物資。”當得知有機會參加援港建設,他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 時逢國際勞動節,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生命之舟”以待揚帆,部分建設者已完成工作陸續撤離,采訪中,他們最大的愿望都是:期盼疫情消散,香港通關,大家的工作生活早日回歸正常。(完) |
2022-05-01
2022-05-01
2022-05-01
2022-05-01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
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