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0日消息(記者牛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9日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央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促進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那么,接下來,貨幣政策將從哪些方面繼續發力? 報告指出,總體來看,今年以來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靠前發力,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自主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8.3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9.7%和10.6%,較上年末分別上升0.7個和0.3個百分點。金融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一季度貨幣政策靠前發力,對穩定經濟增速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明表示:“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央行先后通過降準和降息給市場注入流動性,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央行還運用針對三農、小微、科創、雙碳等一系列的結構性工具來增加對經濟重要環節的支撐。此外,考慮到疫情的影響,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央行主動作為,提高信貸增速,我們看到社融增速也有比較明顯的回升。所以一季度貨幣政策靠前發力,主要的目標還是穩定經濟增速,總體來說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具有強大韌性和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報告提到,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字當頭,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落實好穩企業保就業各項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脆弱群體。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貨幣政策總量與結構相配合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周茂華表示:“總量與結構工具配合優勢很明顯,在確保總量貨幣供應保持平穩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綠色經濟、制造業重點新興領域支持,提升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助于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促內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到,要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支持糧食、能源生產保供,保持物價總體穩定。明明分析,貨幣政策將配合其他政策,共同助力保供穩價。“今年受到部分地區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影響,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壓力比較大。雖然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的通脹水平是比較穩定的,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防范輸入性通脹的風險,所以貨幣政策配合其他的保供穩價的政策,還是有必要去穩定通脹,特別是穩定通脹的預期。”明明說。 報告還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增強系統觀念,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09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