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個字點醒了賴嘉靜。指揮需要心手合一,只有先用心感受到音樂的細節,才能通過雙手表達出來,“我也告訴自己,現在學習的一切技術,都是為以后表達音樂服務的。”賴嘉靜挺了過來。大三下學期,她在第一屆李德倫中國指揮比賽中闖進了前6名,正式堅定了成為一名指揮的信念。 但“娃娃指揮”的質疑依然不會淡去。指揮需要對音樂有足夠深入的理解,也需要足夠的駕馭能力,這些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人生閱歷的積累。臨近本科畢業,賴嘉靜在職業樂團實習時,“每一次都備受質疑。”樂團的聲音如海浪般襲來,和聽CD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她一下子有點懵了,“辨別不出問題,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瞎說一些。”瞬間,她就能感到異樣的目光從各個角落投來,齊刷刷地定在了自己身上。 “我像個穿著盔甲全副武裝的戰士,生怕別人射亂箭。”兩個小時的排練下來,賴嘉靜身心俱疲。這種緊繃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她參加了指揮大師海丁克在琉森音樂節舉辦的大師班。“你一直在往外‘給’。”海丁克敏銳地看出了癥結所在,“放松,試著從樂團那里獲取一些能量。這個地方你可以不揮,就聽著大家演奏。”擰巴了許久的賴嘉靜恍然大悟,“音樂家都是平等的,只是每個人負責的工作不一樣,你負責演奏,我負責把整個結構給串聯起來,我們在共同創造一次非常奇妙的音樂體驗,這種感受是全新的。” 現在,作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助理指揮,賴嘉靜要深度協助音樂總監呂嘉和其他各位客席指揮家的排練演出工作,“從前期為一部作品搭架子開始,我們要溝通樂務、樂手和指揮家,做大量的案頭工作。”從目前的人生際遇來說,“指揮家賴嘉靜”并不神秘,這個特別的職業更多地被她還原為腳踏實地的細致努力,而非一個個令人應接不暇的傳奇故事。當下古典樂壇里,故作夸張姿態的“假指揮”并不鮮見,“學會這種‘表演’和動作,有什么難的呢?一個好的指揮,恰恰站在對立面上,他們需要做到對音樂細枝末節的全盤了解和掌握。”賴嘉靜笑著說,“現在,我作為指揮的歷練才剛剛開始。” |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