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巨大 難吸引觀眾進劇院 與國外版權談判處不利地位 自疫情以來,演出從業者紛紛在舞臺之外尋找與觀眾交流的平臺,線上觀演成為一種趨勢。而如何保障創作者的權益,使線上藝術能夠健康、可持續化地生產和運轉是全世界同行都在探索的課題。 奧哲維文化總裁李琮洲認為,云演藝的健康高質量發展,主要以版權保護和服務為前提,“不把這個做好,不提高用戶的付費意愿,版權內容生產者得不到相應的經濟回報和尊重,我們發展云演藝的子彈從哪里來?” “就我們的觀察來看,大家還是不太習慣為網絡內容付費、為文化產品付費。”孔小溪介紹說,很多觀眾很難在線上花錢觀看音樂劇,“比如說線下愿意花100塊錢看場戲,線上花20塊錢都嫌多。這就是消費習慣。”這也是令從業者格外糾結的地方,相比崔健的線上演唱會超過4500萬的觀看量和突破1億的點贊,音樂會、音樂劇、舞劇等高雅藝術頗為小眾。與“崔健們”巨大的公眾影響力可以轉換為商業價值相比,這些“小眾”藝術先要思考如何生存下來。2020年新現場制作線上第一期限時免費觀看內容的時候,最高單片播放量在60萬到100萬之間,但能夠真正走進劇場的觀眾占比卻非常少,“限免并不能切實轉化為進劇場觀看的人數,轉化率非常有限。” 猖獗的盜版內容無疑更多地消耗了觀眾的觀演熱情,“如果大家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免費的內容,會逐漸耗盡觀眾此前養成的付費習慣,遺忘走進劇場的儀式感。屆時,演出市場、文化產業失去付費習慣,失去觀眾,才是真正的絕路。”孔小溪憂心忡忡地說。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也認為,線上的盜播對于未來線下演出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因為目前線上的這些盜播,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未來能夠在線下引進這些演出,而是單純為了賬號‘吸引粉絲’、商業變現的考量,先帶一波流量。但這種帶流量,其實傷害到的是更多實體演出機構。未來線下演出時,觀眾會對這個演出期待值降得很低。如果線上的盜播無門檻且泛濫成災,觀眾零成本即可觀看線上演出的話,那么我們要把觀眾再吸引到劇場來會越來越難。” 在張笑丁看來,版權意識雖然只是個別機構的行為,卻會波及中國整個演藝行業,“比如未來我們在國際層面的交流或商業合作上,一些全球優秀藝術機構或是演藝經紀公司會對中國知識產權產生不信任感,可能導致我們處于比較劣勢的狀態。”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