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郭超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18日在北京發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469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增長16.29%。 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2.28%,達到1454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1%,增速高于上一年。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約18.20%,達到3236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69%。 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截至2021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90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占全國總體產值的8.7%左右。同時,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中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包括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突破9.8萬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領域,以及電力、水利、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已逐步形成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全面賦能各行各業并實現顯著效益。 北斗也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眾消費產品定位功能標準配置。國產華為、OPPO、VIVO、小米、努比亞、酷派等智能手機廠商均全面支持北斗系統應用。北斗地基增強功能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1米級高精度定位,正在中國多個城市開展車道級導航試點應用。具備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能力的大眾手機即將面市。 截至2021年底,國產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銷量已超過2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12億臺/套(含智能手機)。2021年國內厘米級應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塊和板卡的總出貨量持續增長,達到120萬片,伴隨芯片等基礎產品技術的持續突破,國內建立并實施了北斗基礎產品認證檢測制度。 隨著北斗在大眾及相關行業領域進一步深化應用,正在形成一系列新興數字化應用場景。2021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5.1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3億臺,汽車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477萬臺,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681萬臺,各類監控終端銷量達到317萬臺。 在交通領域,目前全國超過780萬道路營運車輛、4萬多輛郵政快遞干線車輛、47000多艘船舶應用北斗系統;長江干線北斗增強系統基準站和水上助導航設施數量超過13106座;近500架通用航空器應用北斗系統。 共享單車也是北斗大眾化應用的典型領域。在當天的白皮書發布會上,深圳華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團、哈啰、滴滴青桔三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共同發布消息——搭載國產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單車投放已突破500萬輛并全面覆蓋全國450余座城市。 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圍欄、入欄結算、停車指引、禁停區劃設、定點停放等功能的實現,對于共享單車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以及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北斗芯片級高精度定位將更快速、更廣泛地應用于以共享出行為代表的大眾消費領域。(完) |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