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牽頭開展“清朗·2022年算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排查整改互聯網企業平臺算法應用問題,更好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用戶數據的海量生成,人工智能算法推薦技術作為分發互聯網各類服務的基礎性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多個領域和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企業通過集納用戶數據信息、追蹤個人消費行為,使面向消費者的服務觸達、內容推送、商品匹配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優質化,有力提升了企業經營效益,拓展了企業成長空間。同時,得益于算法推薦對個人喜好的精準研判,用戶消費行為更趨高效便捷,增強了消費者的獲得感。 算法推薦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的同時,也存在不能道與外人的“暗箱”。一些企業背離“技術服務于人”的初心,憑借技術壁壘構筑起信息不對等、不公開的圍墻,濫用算法推薦技術謀一時之利,催生出“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等市場亂象,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等權益,損害了相關行業穩健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職能部門針對互聯網領域不斷健全法律制度,配套法規體系。隨著多部法律法規的落地,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網絡、數據、算法監管體系。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的整體優化及數字經濟的行穩致遠,不僅需要法律法規的持續完善、職能部門的強力監管、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還需要互聯網行業企業及從業者厘清認識、理好關系,合力而為。 一方面,算法是效率工具,而非決策系統,其背后操控者的價值導向才是決定算法向善或趨惡的關鍵,技術本身不能作為企業及從業者回應批評、回避監管、逃避責任的擋箭牌;另一方面,算法是創新的產物,本應助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忽視算法“暗箱”、任由技術濫用、無視侵權亂象,算法推薦或被推向創新的對立面。 互聯網行業企業及從業者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明確樹立“算法向善”的經營理念和技術思路,把自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確保算法應用公開透明,以公平公正的消費場景贏得用戶信賴與支持。企業及從業者應堅持創新精神,推動算法推薦技術不僅向善,更要向遠、向上、向新,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2022-05-22
2022-05-22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