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近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12個省市成為全國第一批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jiān)管試點省市。 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jiān)管機制按照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采取差異化的監(jiān)管措施,旨在做到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者“利劍高懸”。知識產權領域的試點工作自2020年起開始推動,目標是在試點地區(qū)加強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建設,設立科學合理的分級分類指標,做好知識產權領域信用信息記錄,完善分級分類信用監(jiān)管機制。 各地在探索過程中,努力完善制度建設,推進基礎研究,在相關工作中將“分級分類”作為破題關鍵點。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在專利代理行政檢查事項中,根據(jù)被檢查專利代理機構的信用等級探索開展工作,對信用良好的按照全年24%的抽查比例開展檢查,對存在經營異常情況的按照100%的比例進行專項檢查和行政指導,對近3年收到過專利代理行政處罰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行重點監(jiān)管。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制定形成了由基礎層、通用層和專用層3部分構成的知識產權信用標準體系框架,建立吸納近50項標準的《上海市知識產權信用標準體系明細表》,并研制出臺數(shù)項體系關鍵標準,其中《知識產權信用分級評價指南》已完成地方標準立項并開展試點應用。 電子商務大省浙江在試點工作中,率先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信用風險評價模型,建立由信用能力和信用品質兩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25個風險觀測點的風險監(jiān)測預警指標體系。 福建則在“十四五”期間積極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支持銀行機構向科技企業(yè)發(fā)放以知識產權為質押的中長期技術研發(fā)貸款,并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具和模式創(chuàng)新的研究投入及財政貼息支持。 信息共享是實施信用監(jiān)管的基礎。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在省(市)際合作上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共同簽署《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一體化建設框架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4省市知識產權局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聯(lián)合監(jiān)管,推進信用監(jiān)管經驗成果互鑒互享。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第一批試點地方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和案例,將推動第二批試點乃至全國知識產權信用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政策環(huán)境進一步完善,與地方社會信用體系有機融合,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提供有效保障。(記者 杜鑫) |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