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老年人的詐騙違法犯罪時有發生,給老年人造成經濟損失、精神痛苦,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日前,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堅持宣傳教育、依法打擊、整治規范“三箭齊發”,依法嚴懲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涉詐亂象問題,為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人民網整理了涉養老詐騙的相關案例,揭露養老詐騙“套路”手法,以作提醒。 在收藏熱的大背景下,收藏品類詐騙漸漸將矛頭對準了老年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該院近5年審理的詐騙老年人案件中,收藏品類詐騙占比近20%。犯罪分子專門收集老年人的聯系方式,研究針對老年人的營銷話術,利用老年人希望通過售賣老物件獲利的心理實施詐騙,并形成連環套路,部分老年人甚至被連續、多次詐騙。 編造虛高藏品價格詐騙老年人 騙取錢款400余萬 北京一中院通報的一起案件顯示,2015年至2019年3月間,被告人彭某等人以北京某收藏品公司為平臺,通過電話聯系若干收藏愛好者,以高價拍賣被害人收藏品為由,把被害人騙至公司,后編造被害人收藏品經專業人員鑒定價值高、有多人欲高價購買收藏品、保證能將收藏品拍賣等虛假事由,根據被害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隨機編造虛高的收藏品價格,并按照編造的價格比例收取拍賣服務費,騙取120余名被害人共計400余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人彭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均應予以懲處。各被告人通過撥打電話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且詐騙對象為老年人,依法應予從重處罰,依法對各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7年至13年不等,并處罰金。 法官揭示常見詐騙套路 遇高價代售需謹慎 北京一中院刑二庭法官揭示了收藏品詐騙的常見套路。一是以高價拍賣為噱頭,騙取老年人拍賣服務費。此類犯罪以幫助老年人高價拍賣收藏品或老郵票、紀念章等老物件為由,虛構物品價格,吸引老年人將手中老物件進行拍賣,并收取高昂拍賣服務費。表面上看,犯罪分子也組織了部分拍賣活動,但均未實際成功交易,組織拍賣也只是騙取老年人信任的手段之一。拍賣失敗后公司并不退還相關費用,對于要求處理退費的被害人,以調換合同或要求交回合同等方式欺騙被害人,拖延退款。 二是虛構公司收藏品價值,騙取老年人高價購買。犯罪分子虛構自己公司的劣質工藝品具有較高價值,并向老年人作出虛假承諾,以短期內商品會增值且公司會幫助代賣出售或回購為由,吸引老年人高價購買公司工藝品,騙取老年人錢款。兩種套路有時還會合并實施,比如先以高價拍賣老年人手中老物件為由,吸引老年人到公司進行交易,然后再向老年人推銷公司的劣質工藝品,實施二次詐騙。 法官提醒,遇到高價代售、回購收藏品等情況,要謹慎辨別,切勿輕信。要審慎辨別機構鑒定資質。犯罪分子會以文物收藏品公司包裝自己,為公司租賃核心地段的辦公場所,并且有較為齊全的人員架構和設施配備等,營造公司正常經營的假象,以騙取客戶信任。廣大收藏愛好者投資收藏品時,一定要認真核實公司資質,不能簡單以公司環境、規模等表面現象判斷公司經營狀況。 此外,理性判斷收藏品價值,勿輕信高價代售、回購等承諾。購買文物收藏品時對物品的價格謹慎判斷,若自己無法辨別收藏品價值,切勿輕信對方的高價鑒定,更不能因對方所承諾的會高價回購而沖動下單。保存物品鑒定資料、交易合同、轉賬憑證等證據,勿輕易將合同原件交給他人,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退貨糾紛等,可向公安機關求助。 |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