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慧 國際問題學者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并拉攏包括印度在內的13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國。眾所周知,印度一貫實行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三年前更是在經歷多輪談判后單方面宣布退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震驚了一群地區伙伴。此番參加美國主導的IPEF,似乎又展現出印度重回“朋友圈”的勃勃野心。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外衣下,IPEF種種不容忽視的缺陷和風險令印度媒體紛紛提出質疑和擔憂。 一是標準制定分歧不容忽視。印度《金融快報》認為,對IPEF最好不要太過樂觀。印度與美國在標準一致性上可能會產生不少分歧。該框架僅涉及數據、環境、勞動力等議題,卻沒有地區國家關心的減免關稅討論,這決定了印度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滿足框架要求面臨不小挑戰。 《經濟快報》、《印度每周簡報》等媒體指出,IPEF韌性經濟、互聯經濟、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這四個支柱的關鍵原則是由美方制定共同的“標準”,但區域國家的立場與美國普遍存在很大不同,因此不愿在這些領域做出承諾。例如,印度一直反對將勞工和環境標準納入貿易協定,在跨境數據流動、數據本土化和數據隱私方面遵循其獨特的政策框架,不愿采用美國的數字貿易標準。印度也不會接受可能與《巴黎協定》內容背道而馳的脫碳目標。如果美國將上述因素強加為共同目標,那將成為IPEF推進的一大障礙。 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稱,美國制定的規則細節中存在很多陷阱。一直以來,印度不希望其加入的任何自貿協定采用西方國家標準,而IPEF要實現監管一致性恰恰踩到了印度的這條紅線。《印度快報》、印度商業在線網站報道稱,IPEF規則顯然是由美國制定的,且未來走向也將由美國主導。印度重點關注數據本地化,這是印度在其參加的所有自貿協定中一直避免的問題,因為不想失去數據主權。迄今為止,印度拒絕參與有關電子商務多邊規則的討論。但就在上個月,美國在一份貿易評估報告中指出,印度提出的數據本地化要求將成為兩國數字貿易的重大障礙,并將成為市場準入壁壘。 二是地緣政治色彩不容忽視。《經濟時報》評論文章指出,IPEF歸根結底是美國主導的一項“政治安排”。《德干先驅報》稱,印度對IPEF的顧慮在于,它不愿被認為與美國聯手遏制中國。印度已向美國明確了相關立場,再三強調其對于IPEF成立的愿景是“自由、開放、包容的印太地區”。報道稱,美方修改了IPEF啟動的官方正式聲明文本,以減輕印度顧慮,隨后印度才同意參加啟動儀式。 印度《商業標準報》評論文章稱,IPEF包含的政治屬性引發了廣泛擔憂,印度在當前條件下可能不是理想的參與者。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簡報中,拜登政府將IPEF描述為一項有助于美國在亞太地區與中國競爭的倡議。地區國家普遍擔心IPEF不是一個真誠或經過深思熟慮的經濟計劃,而主要是一項旨在對抗中國的政治策略。IPEF地緣政治含義過于明顯,印度的加入勢必給自身未來對外政策取向帶來嚴峻挑戰。印度在決定加入IPEF的同時就明確表態,維護地區和平是IPEF的首要任務,沒有和平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繁榮,這恰恰表明印度已預見到了其中的風險。 三是可信度風險不容忽視。《經濟時報》指出,美國中期選舉將于2022年11月舉行,IPEF談判在此之前幾乎不可能取得有效進展。再考慮到美國通貨膨脹不斷加劇以及拜登支持率屢創新低,每個參與談判的國家都會對美國領導人所做的承諾心存質疑。此外,美國國內政治的動蕩也引發了人們對IPEF持久性的擔憂。奧巴馬政府曾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但隨后上任的特朗普出于國內政治目的單方面宣布退出該協議,任性而傲慢的舉動令地區伙伴至今仍記憶猶新。如果這項自吹自擂的新計劃再遭失敗,可能會對美國在亞洲金融領域早已“飽受蹂躪”的信譽度造成更大沖擊。 《印度教徒報》報道稱,美國官員認為IPEF將來可能會吸收更多方案,并強調成員可自由選擇加入他們感興趣的部分。雖然這是出于讓框架更具包容性和吸引更多成員的考慮,但也引發了人們對IPEF嚴肅性的質疑。隨著美國市場準入和關稅削減希望的破滅,有人質疑美國的舉措沒有任何“美元價值”。此外,鑒于美國之前的“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和“重建更美好世界”(B3W) 等計劃在改善地區基礎設施需求方面進展甚微,IPEF所規劃的“宏偉藍圖”能否實現恐怕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5
2022-06-14
2022-06-14
2022-06-14
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