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夏至) 由丁黑擔任總導演,趙冬苓、譚嘉言編劇的都市生活劇《警察榮譽》13日收官。大結局里犯了錯誤的警察曹建軍英勇犧牲,楊樹從市局調離后再次歸隊,故事在四個見習民警的授勛儀式中落下帷幕。結局有笑有淚,關于劇中人的討論卻在網絡延續。 截至發稿時,該劇的豆瓣評分持續上升,目前已達8.5分,超過四成觀眾給出了五星好評。劇集在播出期間,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破9000,收官日位列骨朵熱度指數排行電視劇日播、周播和月播榜單首位,在中國視聽大數據發布的榜單中也位列開播首周周播榜前三。 對于編劇趙冬苓來說,她很欣喜觀眾們對自己塑造的八里河派出所有了感情牽絆,“這幾天我也一直在看觀眾反饋,有人會喜歡李大為,有人也討厭過曹建軍,而大家都能在我寫的這些小人物身上,看到很多人真實生活的映照,劇里的案子也都引起了觀眾的熱烈討論,這是我們當初寫這個故事最希望達到的初衷。” 《警察榮譽》的劇本最早于2018年開始創作,擅長寫現實題材的趙冬苓此前有過《中國地》《紅高粱》《安居》等作品,警法題材寫過電影《法官老張軼事之回避》。確定要寫《警察榮譽》,她還是選擇了去生活中“撿”素材。 趙冬苓說,《警察榮譽》的絕大多數案件都是在采訪中“撿”來的,“除了最后的系列殺人案是藝術創作,其他的案件多多少少都有原型,包括劇中的人物大部分也是有原型的。”為了寫好這部作品,趙冬苓帶著團隊前往濟南五個派出所和一個刑警隊,采訪了幾十位一線警察,跟著警察值了幾個大夜班。如劇中夏潔給吳大夫道歉的劇情,就來自于濟南十六里河派出所一位老警察分享的故事,也是因為讓報案人留血樣而引發了沖突。 《警察榮譽》塑造了四位初出茅廬的見習民警,以“汪汪隊”民警的實習過程串聯起八里河派出所的日常。劇中出現的四組師徒并非藝術創作,趙冬苓說是源自于公安部門真實的“傳、幫、帶”傳統。不少觀眾從師徒關系中看出了職場運轉的規則,甚至從不同師徒間的性格互補、行事方式總結出了“職場小技巧”。趙冬苓很意外,“一開始我只是想如實傳達民警的人生,播出的時候,觀眾說這就是職場,我覺得倒不是我們有意設計,而是這種呈現自然達到的一個效果。”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