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郭佳)今年適逢中國最高榮譽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評選40周年,由陜西人藝推出的三部根據“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改編的話劇“茅獎三部曲”,將于今年10月在北京二七劇場進行展演,6月15日正式開票。三部作品皆是陜西的驕傲——其中,10月14日、15日上演根據路遙小說改編的話劇《平凡的世界》,10月18日、19日上演根據陳彥小說改編的《主角》,10月21日至23日上演根據陳忠實小說改編的《白鹿原》。 近年來,陜西人藝將這三部百年來堪稱“為時代立傳”的陜西文學優秀代表作品,以精品話劇的形式搬上舞臺,不僅展示了陜西作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關注與思考,也向廣大觀眾及文藝工作者傳遞著陜西文學的精神和理想。此次三部作品以“茅獎三部曲”的陣勢集中上演,更可以讓文學讀者和戲劇觀眾共同感受文學性與戲劇性在舞臺上碰撞交融產生的強大能量,見證陜西人藝的實力與成長。 《白鹿原》 陜西文學基因 讓戲劇回歸文學 話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都改編自陜西本土作家榮獲“茅盾文學獎”的文學巨著,是從現實主義文學土壤中長出的戲劇舞臺綜合藝術,都有著源自經典文學的厚重力量。無論是陳忠實筆下通過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恩怨紛爭、展示家族史、風俗史、個人沉浮史、民族命運史和心靈史的《白鹿原》,還是路遙飽含著愛情的甜美與苦澀、生活的歡樂與悲苦、奮斗的成功與失敗、理想的向往與破滅、人生的價值與體現的《平凡的世界》,或是陳彥寫出的融匯秦腔藝人個人奮斗命運和舞臺生涯以及整個社會在時代洪流中興衰沉浮的《主角》,都既有視野的廣度,也有思考的深度,凝聚著陜西作家對人生、歷史、文化、時代、命運的深刻思索和生動描繪,展現了蒼生厚念與秦川襟懷,更有著陜西人獨有的精神特質。 面對著作家“把生命和小說一同交付”的信任,編劇孟冰、曹路生,以無比尊重的態度“讓戲劇回歸文學”,又以鞭辟入里的筆力“將文學濃縮于戲劇”,為導演提供了既具文學性、又有舞臺性的扎實戲劇文本。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