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對編劇的尊重千金難買。”劇作家、《天下第一樓》編劇何冀平感慨,“我們的老院長曹禺看完《天下第一樓》的劇本,特意從醫院回家,坐在我和兩位導演面前,很興奮地談著他對劇本的看法,說了將近四個小時,他提的意見每一句都落在點上。于是之是創作組的組長,他收到劇本絕不輕易提意見,而是用鉛筆把意見寫在劇本上,表示作者隨時可以涂掉。” “我既是編劇、作家,也是北京人藝的孩子。”作家、中央歌劇院編劇萬方回憶,自己的第一部話劇《有一種毒藥》就是任鳴導演導的。“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首演那一天,我從一個孩子進入到了北京人藝創作者的行列,那是我一生難以忘懷的時刻。”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認為,北京人藝老藝術家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之一,就是通過排練《龍須溝》奠定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即“豐富深厚的生活基礎,真實深刻的體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第二則是話劇民族化的探索。“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無疑是中國現代民族新話劇建立之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對解決當下中國演劇所出現的諸多問題依然具有示范性。”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田卉群希望北京人藝在舞臺上鑄就輝煌的同時,更多參與戲劇教育的研究、普及和對青年戲劇力量的扶持工作。市社科院科研處副研究員景俊美建議,北京人藝應該發揮市屬文藝院團的精品創作主力軍作用,積極培育多元演出空間,推動演藝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以首善標準持續擴大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的影響力。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