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魯婧)近日,為深化推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在加強傳統工藝項目保護方面,《通知》要求,首先推動項目分類施策,開展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情況評估,加強項目保護單位動態管理。對于傳承困難、在現代生活中缺少應用場景的項目,建立急需保護項目名單,加強搶救記錄、鼓勵傳承實踐、實施動態跟蹤,幫助其拓展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其次,開展項目記錄保存,加強對各級傳統工藝代表性項目的調查和整理,注重相關工具、材料、作品等實物資料的征集和保存,建立健全項目檔案。依托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制定傳統工藝數字化保存標準,實施傳統工藝數字化保存行動。此外,要強化系統研究,加強傳統工藝當代價值的研究。支持舉辦傳統工藝學術研討會,加強傳統工藝傳承人、企業和行業組織代表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與轉化。 《通知》指出,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要建設高素質傳承人才隊伍。支持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積極開展技藝教學活動,帶動更多人員參與傳統工藝保護傳承,厚植傳統工藝保護傳承的社會基礎。鼓勵符合條件的代表性傳承人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在帶徒傳技、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時,《通知》要求完善人才激勵措施。開展傳統工藝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工作。建立職稱評審向優秀人才傾斜機制,對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技藝的傳承保護和創新性發展、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符合條件的,按相關職稱系列規定可直接申報評審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各地可推薦表現突出的傳統工藝相關單位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通知》提出,加強對傳統工藝保護傳承中優秀案例的推廣傳播,向國際社會介紹我國傳統工藝在保護民族文化、消除人類貧困等方面的做法,分享中國實踐和中國經驗,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揮“歡樂春節”“多彩中國 佳節好物”“多彩中華”等品牌活動作用,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中支持傳統工藝產品走出去,推動包括中華老字號在內的傳統工藝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傳統工藝展示活動和高端論壇,推動傳統工藝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