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用新人 在實踐中培養編劇 化被動為主動 在當下戲曲編劇人才極為短缺的情況下,敢于使用年輕編劇,從工作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培養編劇,化被動為主動,為戲曲藝術院團在彌補編劇短板上提供了可參考的范本。 當前,戲曲行業的編劇人才短缺已經是不爭的現實,而劇院每次排新戲都從社會上找編劇也不是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自己的編劇隊伍甚至于比培養優秀演員更為迫切。這次《石評梅》的創排過程中,二十多歲的青年編劇做主打,包括院長在內的眾多專家、能人做配合,這樣的創作過程無疑是對青年編劇最大的幫助和鍛煉。 雖然《石評梅》這出戲還沒有接受觀眾考察與檢驗,但僅從創作過程來看,一出新戲必須要有突破,它才可能有成功的前提。這種突破,既是藝術創作本身的,也要體現在藝術管理方面。只有這樣,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藝術,才能夠從軟硬兩個維度實現發展:軟,是機制;硬,是作品。軟硬結合,軟硬互補,才能推動傳統藝術不斷向前。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