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馬卓言)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0屆會議“加強全球人權治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邊會5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中外嘉賓表示,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巨大發展成就,在全球人權治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國際社會應尊重人權發展的多樣性,反對套用單一模式和評判標準。 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王超說,近年來,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下,霸權主義、種族主義、保護主義、狹隘民族主義抬頭,貧困和不平等加劇,雙重標準大行其道,全球人權治理遭受嚴重沖擊。各國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與交流,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擴大共識,縮小分歧,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司芙蘭認為,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國籍和種族,與聯合國人權事業和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為困境中的全球人權治理帶來了希望。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皮特·赫爾曼說,在許多國家,經濟的發展反而加大了貧富差距。“如何利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如何為人民創造更多財富?中國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毛俊響說,近年來,個別國家提出“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有利可圖則趨之若鶩,無利可圖則棄之如敝履,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罔顧法治,以一己之私來決定是否加入和退出國際機制,以單邊行動來破壞國際人權秩序。這種情況就凸顯了在國際法基礎上推進全球人權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國在當今世界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通過和平發展實現經濟騰飛,贏得了全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尊重。”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應用社會研究學院講師費利姆·赫德梅爾說,中國可以在東西方和南北方國家間架起橋梁,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權治理發揮獨特作用。 針對目前個別國家企圖將人權政治化以干涉別國內政,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委員劉昕生表示,面對個別國家的誹謗污蔑,發展中國家應當加強團結,提出自己的人權主張和觀點,同時在人權領域開展公平的交流合作,以此提高彼此人權保護的能力。 “面對個別國家的造謠抹黑,發展中國家應當堅定立場,在說明事實的情況下,堅決駁斥有關行為。這既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選擇,也符合國際人權保護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劉昕生說。 |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5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