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拉雷7月11日電(國際觀察)津巴布韋民眾抗議美國長期制裁重創民生 新華社記者張玉亮 曹凱 “如果(美國的)制裁被無條件解除,我們立刻離開,一秒鐘也不會多停留。否則我們將一直待在這里。”津巴布韋“廣泛反對制裁聯盟”發起人薩莉·恩戈尼對新華社記者說。 從2019年3月29日起,該組織成員在美國駐津使館門前“安營扎寨”,定期舉行抗議活動,反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對津巴布韋的長期經濟制裁。 “美國在慶祝,這里在受苦” 美國駐津巴布韋使館是各國駐津使領館中占地面積最大、設施最豪華的機構之一。在戒備森嚴的美國使館對面,是“廣泛反對制裁聯盟”搭建的兩個簡易帳篷,分別供男士和女士居住。帳篷外的一塊牌子上寫著自帳篷營地搭建以來的天數。 帳篷里擺放著床、桌子和衣柜等簡單家具。恩戈尼告訴記者,這里最多時曾有52位成員居住,新冠疫情暴發后,帳篷里的居住人數減少了,目前有18位成員住在這里。當舉行定期抗議活動時,一些不住在帳篷里的組織成員會趕來參加。 7月4日美國獨立日是“廣泛反對制裁聯盟”舉行定期抗議活動的日子。津巴布韋民眾聚集在美國使館門前,揮舞標語牌,高唱譴責制裁的歌曲。 48歲的示威者杰斯卡·夫希亞伊說,她想通過自己的行動提醒美國,在美國慶祝自己獨立日的同時,還有數百萬津巴布韋人正因美國的制裁而挨餓或陷入貧困。作為帳篷的常住居民,她表示會一直住在帳篷里,直到美國解除對津制裁。 恩戈尼告訴記者,該組織成員在意識到津巴布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源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后,決定在這里建立營地。“制裁實際上是津巴布韋許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每個津巴布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制裁20年,民眾最“受傷” 由于殖民時期的歷史問題,津巴布韋大部分土地,尤其是優質土地一度全部掌握在白人農場主手中。2000年,津政府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將白人農場主的土地收歸國有,并分發給黑人。此舉引發美國等西方國家強烈不滿。2001年1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批準了“津巴布韋民主與經濟恢復法案”。美國由此開始對津制裁,迄今已超過20年。 美國駐津使館向新華社記者轉發了一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2021年10月15日的發言,以此代表美國在對津制裁問題上的立場。普賴斯稱,美國對津制裁只針對個人和實體,不針對津普通民眾。 |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