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哥本哈根7月20日電(記者林晶)如果詢問丹麥人的暑期計劃,“帶著帳篷去羅斯基勒”是一個高頻答案。 每年6月底到7月初的一周,都會有超過10萬人涌入這個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約30公里、常住居民僅有5萬多人的小鎮。今年是羅斯基勒音樂節50周年。這是北歐最大的文化活動,是歐洲四大搖滾音樂節之一。 音樂節不只有音樂,也是交流商業創意和創新產品的平臺。比如,今年音樂節期間,營地上搭建起“循環實驗室”,吸引很多人一探究竟。 “循環實驗室”是一個綠色環保理念的展示平臺,人們可以看到諸多廢舊物品循環再生的解決方案和作品。 比如,丹麥服裝品牌“我們的轉變”專門為音樂節打造的雨衣系列就是實驗室里的明星產品。這些雨衣由廢棄帳篷制成,環保耐用,且款式時尚。品牌首席執行官芭芭里·蘇拉告訴記者,以往音樂節結束后很多帳篷被丟棄在露營區,面料結實,適合制成雨衣。為了避免焚燒填埋,公司用廢棄帳篷制成“循環雨衣”。 在“循環實驗室”內,丹麥品牌VAER同樣主打“變廢為寶”,提供以廢棄牛仔布料為原料制成的帆布鞋和運動鞋,受到年輕人喜愛。 “我們在這里為年輕人提供了一些改變世界的可能性,讓他們實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夢想。他們帶來可循環再生的解決方案,迫切需要一個地方進行測試,不斷提升和思考,以便改進產品。”循環實驗室負責人克里斯廷·貝爾霍特·布訥對記者說。 此外,音樂節多年來還為藝術、建筑、可持續性、教育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搭建研究和測試平臺,以便他們將研究成果轉化到其他應用場景。例如,2018年丹麥科技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曾為音樂節營地搭建了可移動式小型風力發電機,用于給手機和音箱充電。研究人員希望最終能將這種發電機用于難民營和簡易房屋,更環保也更便捷地為當地水泵、電燈、傳感器等設備提供電力。 怎么樣,藝術與環保的“跨界組合”,是不是很有愛?(報道員:于珂;視頻:安德斯·孔斯豪;編輯:馬曉燕、孫浩;實習生:楊雨霏)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