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記者張汨汨)中國學術機構20日發布的一份關于美英澳核潛艇合作的核擴散風險問題研究報告顯示,美英澳核潛艇合作涉及大量武器級核材料非法轉讓,是明目張膽的核擴散行徑,沖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破壞全球戰略穩定與平衡。 這份題為《危險的合謀:美英澳核潛艇合作的核擴散風險》的報告,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與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聯合發布,是中國學術機構首次公開發布關于美英澳核潛艇合作的專題研究報告,通過翔實的數據與事例,客觀分析了美英澳核潛艇合作造成的嚴重核擴散風險和多重危害。 “美英澳根據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協議高調啟動三國核潛艇合作,涉及‘武器級核材料非法轉讓’這一重大敏感問題?!敝袊娍嘏c裁軍協會會長張炎20日在報告發布會上說。 報告顯示,盡管美英澳在核潛艇合作細節方面遮遮掩掩,但結合美英兩國核潛艇反應堆目前均使用武器級高濃鈾可以判斷,美英澳核潛艇合作所涉核材料也將是武器級高濃鈾。澳未來8艘核潛艇總共需要1.6-2噸武器級高濃鈾,可用來制造多達64-80枚核武器。 武器級核材料是核武器的源頭、物質基礎和根本前提。張炎認為,美國和英國作為核武器國家,明目張膽地向無核武器國家輸出成噸的武器級核材料,是赤裸裸的核擴散行徑;澳大利亞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公然接受數量如此巨大的武器級核材料,無異于“一只腳跨過了核門檻”。 報告對近百份解密的核檔案及相關資料進行梳理,顯示澳大利亞二戰以來曾以多種方式積極尋求獲得核武器,近年來澳國內擁核論調沉渣泛起,不排除澳大利亞未來再次尋求發展核武器的可能。 報告指出,三國此舉嚴重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目的和宗旨,直接違反《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對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體系造成極大的法律和技術挑戰。美英澳將極具戰略意義的核潛艇引入無核區,嚴重損害《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精神,破壞東盟國家建設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努力。同時將構成重大核安全風險,引發核潛艇軍備競賽,對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產生深遠消極影響。 報告呼吁,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美英澳應認真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切實履行國際法義務,摒棄在核不擴散問題上采取的雙重標準,立即停止和徹底放棄相關合作。國際社會應繼續采取果斷行動,利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多邊平臺,敦促美英澳改變錯誤決定,以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完整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