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新穎 設置“藍色空間號”談話場 優酷文化頻道制片人楊舟介紹,《不要回答》作為《三體》最有名的“梗”,我們希望它變成一種意義的指征,那就是面對新事物,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多觀察,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這是節目所傳達的核心價值觀。 主題立意之外,優酷還在內容形式上創新設置了“藍色空間號”談話場,并在現場加入了機器人瓦克(取材于阿西莫夫小說)作為“賈科長”的小助手。每期由一個科幻小片作為話題抓手,讓嘉賓們在輸出各自觀點的同時,為小片續寫結局。“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嘉賓首先享受這場談話,并且讓網友能輕松看懂、理解、喜愛這個節目,這是我們在形式設計上最大的目的。”楊舟說。 學者點贊 展現科幻世界觀下的人文關懷 近年來,優酷人文始終以人的觀察和表達為核心,深耕優質內容,也逐步建立起了自身獨特的標簽。《圓桌派》《鏘鏘行天下》《文學的日常》等優質談話節目已歷經多季,憑借著高口碑收獲了一批忠實受眾,此次的《不要回答》也得到了嘉賓們的點贊,認為節目提供了科幻與人文產生交叉議題的路徑以及想象的縱深。 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名科幻作家飛氘在看了節目后深受啟發,他認為,《不要回答》這個節目是“應時而生”,“就像劉慈欣老師在節目中說的,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對于公眾來說有刺激的力量,促使人們更多地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業之中。” 社科院青年學者王雨童覺得節目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賈樟柯和劉慈欣好像圍著一個火塘在聊天,這種氛圍其實特別的中國。在西方的科幻里對于未來、對于人類何去何從的探討中,有一種非常緊迫的壓迫感或者時代基調,但是,在中國的科幻傳統里,它不僅僅是末世的基調,它有非常積極的東西存在。”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小魯稱贊這個節目非常有意義,“以往,我們在科學探索精神方面有所欠缺,而近年來,這個方面正在補齊。”王小魯認為,聊科幻問題、外太空想象時,其實都是在聊人類的問題。 青年導演圖拉古驚訝于《不要回答》將科幻與人文進行的巧妙融合,“這個節目在用未來的情境談現在的生活,這樣的探討能夠引起很多共鳴。就像節目中所展現的,不管往哪里開拓,都離不開地球,本質上離不開人。所以,相比科幻而言,我們更在乎科幻世界觀下的人文關懷。”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