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國際大巴扎(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央廣網烏魯木齊7月26日消息(記者 羅成)盛夏的新疆,風光旖旎、瓜果飄香,在“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下,曾是人們口中“春風不度”的邊陲,如今已是旅游的“網紅打卡地”。7月24日,“中國有約ADatewithChina”2022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團走進新疆國際大巴扎。 “大巴扎”是維吾爾語里意為集市、農貿市場。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堡式巴扎、新疆旅游產品的匯集地和展示中心、烏魯木齊乃至新疆的地標性建筑群,被譽為“新疆之窗”“中亞之窗”,也是眾多國內外游客新疆旅行的“第一站”。 大巴扎步行街中央舞臺新疆歌舞吸引游客觀賞(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隨著音樂響起,在大巴扎步行街中央舞臺,演員們身著民族服飾表演著新疆歌舞,不少游客舉著手機記錄,臺上臺下熱情共舞,盡情感受著新疆人民的熱情,感受民俗文化。 新疆國際大巴扎步行街全長775米,分為非遺文創休閑(A區),特色文化旅游產品(B區),和新疆特色餐飲美食(C區)三個區域。 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創產品(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在非遺文創休閑區,一幅幅纖維藝術毛皮畫,吸引著眾多游客流連駐足,以牛或羊的毛皮做底,用顏料在毛皮上作畫,繪出新疆的山和水……,當你見過毛皮畫,自會感嘆,這門獨特的繪畫藝術異樣的美。 纖維藝術毛皮畫(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纖維藝術毛皮畫的創始人阿孜古麗·吾甫爾向記者介紹,纖維藝術毛皮畫主要是根據動物毛皮的毛色、斑點分布的特點,依循毛發的走向和皮質的肌理進行浮雕、繪畫的一種藝術創作方式,這種創作形式使得每幅作品具有它不可復制的獨特性,獲得了許多藝術愛好者的喜愛,并入選烏魯木齊市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08年一次牧區騎馬的經歷,引發了阿孜古麗·吾甫爾利用動物毛皮面作畫的想法并自此走上了纖維藝術毛皮畫藝術創作道路。經過十多年研究實驗解決了毛皮鞣制、上色等問題,她創作出了第一幅作品《大汗》。 毛皮畫衍生產品(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她說:“毛皮上作畫其實我們也畫過很多題材,從材料上看更符合畫動物的題材,在動物的題材當中,我們選擇了馬,形象好,寓意好,馬文化又是草原文化的一種體現,很多外地客人到了新疆以后,覺得馬就代表著新疆文化的其中之一,馬的寓意也體現了新疆人民這種美好的向往。” 目前阿孜古麗·吾甫爾和她的團隊,已研發纖維藝術新疆毛皮繪畫作品、纖維藝術新疆毛皮裝置藝術作品、毛皮畫裝飾用品等衍生產品。這些衍生產品立體感強、色彩柔和且具西域特色、畫面逼真,讓觀者在視覺和觸覺上獲得雙重感官輸入,感受非遺文創產品的魅力。 新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區,非遺資源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舞蹈、戲曲藝術、體育雜技等多個門類。在多元文化蓬勃發展的今天,文創產品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興載體,推動文化傳承。 在王革藝術手工剪紙工作室,記者看到,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創造出一幅幅具有新疆特色元素的傳統剪紙作品,有新疆美食、地標建筑、民族樂器、服裝…… 非物質文化剪紙傳承人王革向記者介紹剪紙藝術(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非物質文化剪紙傳承人王革說:“現在剪紙已經五十多年了,每當我拿起剪刀的時候,我就覺得人生的喜怒悲哀都可以融入到作品當中,因為剪紙是我的第二生命。” 在王革創作的眾多剪紙作品中,創作主題有大量的新疆特色元素,她說:“傳統剪紙技藝需要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想要傳承,必須要創新,創新才有市場,有了市場才能有更好傳承。” 非物質文化剪紙傳承人王革將剪紙藝術融入新疆元素(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近年來,王革將剪紙作品融入日常生活,開發出剪紙扇子、書簽、燈籠、明信片、裝飾畫、冰箱貼等幾十種非遺文創產品,這些產品都成了暢銷的新疆禮物。 游客正在挑選手工藝品(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干部鄭雨軒介紹,目前,新疆國際大巴扎景區日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游客們在這里品美食、賞歌舞,感受民俗風情。 據了解,天山文旅在文創設計和運營團隊基礎上,以開放融合的姿態,整合眾多新疆優質的文創團隊,持續拓展“旅游+”新興領域,打造出了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閑街區,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呈現出濃郁的民族歷史文化,獨具民族藝術風格的巴扎景象,使得新疆國際大巴扎成為來烏魯木齊旅游乃至來新疆旅游的第一站。 新疆特色餐飲美食區的新疆味道,開啟你的味蕾(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 |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
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