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了解到,《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GB18030-2022)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將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共收錄漢字87887個,比上一版增加錄入了1.7萬余個生僻漢字。 28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京聯合召開《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GB18030-2022)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宣貫會。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表示,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文字編碼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標準化是文字編碼發揮作用的重要路徑。無論是傳承與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還是實現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都需要中文編碼標準化。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強化標準實施,持續推進標準創新,統籌優化標準體系,深化標準國際合作,切實推動語言文字標準化工作實現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云明表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語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標準體系日趨完善,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產業化穩步推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效果顯著。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促進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產業化應用,推動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表示,《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是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動《通用規范漢字表》在社會各領域實施的重要舉措,是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切實需要,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下一步,教育部、國家語委將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協同推動《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標準的貫徹落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的語言文化需求。 據介紹,《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是中文信息技術領域最重要的基礎性標準,對漢字和我國多種少數民族文字進行了統一編碼,需要進行中文處理的信息系統均需應用此類編碼標準,因此標準實施場景豐富、應用范圍廣泛,標準首次發布于2000年,2005年第一次修訂,支撐了我國中文信息處理和交換需要。 據了解,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共收錄漢字87887個,比上一版增加錄入了1.7萬余個生僻漢字,不僅收錄國務院發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全部漢字,還可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的用字,能夠滿足各類使用需求,為傳承中華文化、增強中文信息處理能力、滿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標準保障。 |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
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