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10日改組內閣并調整自民黨黨內高層人事。19名內閣成員中,只有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外務大臣林芳正等5人留任,其余14個崗位均被調整,首次入閣的閣僚達到9人。 盡管岸田內閣大換血,但恐不會改變對美盲從、對華強硬的外交安全政策,中日關系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地區和平穩定也面臨更多挑戰。 消除安倍遇刺影響 日本政府人士此前透露將于9月上旬開展人事調整工作,而岸田匆忙將日程提前一個月,旨在盡快消除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事件給政權帶來的影響。 一是日本政教勾結丑態浮出水面,拉低內閣支持率。安倍遇襲身亡后,統一教熱度居高不下,多名日本政客與該教的瓜葛被陸續曝光。TBS電視臺有關調查顯示,57名自民黨議員曾為該教相關活動致辭或致賀電;13名自民黨議員競選時曾接受該教幫助。日本政客與邪教組織的利益勾連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繼續下降,近期岸田內閣支持率創就任以來新低。因此,岸田急于清查內閣成員與統一教之間的關聯并進行整改,向民眾作出交待,以重振內閣支持率。 二是安倍之死引起“清和會”(安倍派)內斗,該陣營入閣攻勢被削弱,岸田可借機扭轉“清和會”在內閣一家獨大局面。安倍去世后,其生前領導的自民黨最大派閥“清和會”陷入群龍無首境地,會員圍繞會長一職展開角逐。“清和會”起初決定由鹽谷立、下村博文兩名代理會長掌管日常事務,然而部分會員對二人壟斷派閥權力的“雙頭制”表示不滿。萩生田光一、松野博一、西村康稔、世耕弘成等重要人物紛紛加入競爭隊列。“清和會”被內部矛盾掣肘,入閣攻勢隨之減退。借此機會,岸田能夠起用其他派閥成員,在人事安排上爭取實現派閥間的相對平衡。 三是安倍“國葬”臨近,須盡快更新內閣陣容以防后患。安倍遇刺使日本安保工作漏洞暴露無遺,完善警備成緊急課題。岸田政府定于9月27日為安倍舉行“國葬”儀式,屆時將有眾多日本內外政要出席,故須提前部署大規模安保工作,加快警備體制改革步伐。 改革的關鍵一環即撤換日本國家公安委員長二之湯智。作為日本政府警衛工作最高負責人,二之湯智在安倍遇刺案中難辭其咎,且他被曝出與統一教相關團體有密切聯系。因此,岸田需及時任命新委員長抓緊健全警備體制。 此外,“清和會”議員可能以安倍“國葬”為契機重現凝聚力,自民黨內“派閥力學”或再度轉變,進而攪亂岸田人事安排。因此岸田大幅提前人事調整日程,以掌握主動權,防止事態生變。 人事調整凸顯野心 此次日本內閣改組和自民黨高層人事調整結果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保留支撐政權中樞的骨干,維持政治基本盤。第一,自民黨干事長茂木敏充和副總裁麻生太郎留任。茂木和麻生分別為自民黨第二、第三大派閥領袖,在黨內具有較大發言權。岸田執政后定期與二人召開會談,就政權運營、政治日程等重大事宜交換意見。因此,岸田期待二人繼續扮演穩定政局的“壓艙石”角色。第二,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留任,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轉任自民黨政調會長,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轉任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盡管安倍派限制了岸田的施政空間,但岸田也絕不愿看到一個分崩離析的安倍派。若該派閥的無序狀態持續演進,必將沖擊岸田政府整體的穩固性。因此岸田把要職給予安倍派議員或安倍心腹,顯示出對其安撫、重視姿態,止住其流動分化頹勢。 其次,注重布陣均衡,力求黨內團結,以構建“舉黨體制”。從新內閣人員結構看,19名成員中5名閣僚留任,5名為再次入閣的“老人”,還有9名為初入內閣的“新人”,實現了新老并舉。從派閥分配的角度看,新內閣的18名自民黨閣僚中,安倍派4人,麻生派4人,岸田派3人,茂木派3人,二階派2人,無派閥2人;自民黨五大要職中的選舉對策委員長由非主流派閥森山派會長森山裕擔任。此次調整后,自民黨各派閥成員均在政府或黨內擔任要職,體現出岸田的“均衡思維”。此外,岸田還重用了去年與自己爭奪自民黨總裁一職的“勁敵”河野太郎,也是出于團結政黨的考慮。 第三,延續外交安全政策,強推擴軍修憲。內閣改組后,外長林芳正留任,防長由浜田靖一代替身體狀況欠佳的岸信夫。浜田曾在麻生內閣時期出任防長一職,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該安排表明岸田意欲維持外交安全政策的連續性、一貫性。岸田政府計劃于今年年內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大戰略性文件并圖謀發展進攻性武裝力量、大幅增加防衛費等,時間上較為緊迫,故在外交方面留任其親信林芳正,在防衛方面重新啟用老手浜田,企圖強推相關目標盡快完成。 延續隨美起舞丑態 從烏克蘭危機升級到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岸田政府一味追隨美國顛倒黑白、是非不分,將烏克蘭危機與臺灣問題強行掛鉤,在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上對華說三道四,大肆渲染“日本周邊安全環境及國際形勢日益嚴峻”,企圖“蹭熱點”“強加戲”,為日本修憲擴軍鋪路。岸田政府還將經濟議題“泛安全化”“武器化”,配合美國不遺余力打壓中國發展。 岸田的最新人事安排則證明日本政府恐將延續以對美盲從、對華強硬為標志的外交安全路線。岸田此次任命“反華派”右翼保守政客高市早苗為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日本媒體普遍將該職務解讀為針對中國而設,高市出任恐預示著中日經貿關系遭遇沖擊。 而新防長浜田靖一曾于今年7月率團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大打“臺灣牌”。在日本近期追隨美西方少數國家發表聯合聲明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情況下,日本會否繼續炒作臺灣問題值得高度警惕。(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研究人員姚澤宇;編輯:孫萍、馬曉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
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