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潤)以老舍作品為代表的“京味話劇”,作為中國話劇史上具有地域色彩的話劇創作流派,以獨特的藝術構思、豐滿的人物形象、鮮明的語言風格,表現出濃郁的民族戲劇特征,在劇壇上樹起了“京派”大旗。“京味話劇”不僅對中國話劇和北京文化的繁榮有重要貢獻,而且在中國話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在各個戲劇院團和眾多藝術家的努力下,不斷出現以新的藝術視角、新的舞臺手段,表現新北京生活的“新京味話劇”,成為“大戲看北京”中特別引人矚目的一系列作品。 傳統深厚 歷史輝煌 “京味話劇”有著深厚的傳統和輝煌的歷史。老舍先生堪稱京味話劇的開創者,他的《茶館》《龍須溝》《駱駝祥子》,不僅具有濃厚的北京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同時承載著歷史所賦予的強烈時代感和現實性,不僅是“京味話劇”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話劇史的扛鼎之作。 北京人藝作為京味話劇的創作代表,除了老舍先生的劇作,多年來還推出了大量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觀眾喜愛、在業界影響深遠的京味話劇,包括何冀平、李龍云、過士行、劉恒、劉一達等優秀北京劇作家創作了《天下第一樓》《北京大爺》《小井胡同》《鳥人》《萬家燈火》《北街南院》《全家福》《蓮花》《窩頭會館》《玩家》等經典作品。中國國家話劇院近年來排演了《四世同堂》《大宅門》《北京法源寺》等重量級京味作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近期也推出了根據著名作家葉廣芩小說改編的《耗子大爺起晚了》《花貓三丫上房了》等系列京味兒童劇。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