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金躍)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已經(jīng)于8月13日開幕,對于本屆電影節(jié)“北京展映”單元的策展人沙丹來說,過去的兩個月,自己的團隊就像是一部加足了馬力的機器,在跟時間賽跑,“我們前前后后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最終完成了任務(wù)。” 場次減半,熱情反增 沙丹透露,今年5月份,北京遭遇新一波疫情,而那時正是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開始籌備的時候。到了6月份,情況逐漸明朗,今年北影節(jié)將會如期舉辦。對于展映單元來說,剩下的時間非常緊迫,尤其是要對接今年剛在國際知名電影節(jié)上出現(xiàn)的影片,更是需要爭分奪秒地去爭取。 由于疫情的影響,今年北影節(jié)“北京展映”單元的影片數(shù)量為135部,比往年有所減少。展映的影院過去有30多家,今年為18家。展映的周期以往為16天左右,今年縮短為10天。“總體來說,今年展映單元放映的場次是去年的一半。” 雖然放映的場次少了,但沙丹發(fā)現(xiàn),觀眾看片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展映時間短,場次少,觀眾的熱情反而被激發(fā)出來。”他以中國電影資料館為例,電影節(jié)期間,中國電影資料館從早到晚都有排片。開票當天,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整體上座率就達到了8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shù)字!另一家北影節(jié)展映影院百老匯電影中心(萬國城店)的負責人告訴沙丹,這家影院只有5場電影沒有售罄。“這說明,只要有好的電影,觀眾就一定會有熱情!” 展映亮點突出文化意義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今年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和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都挪到了8月份舉辦。”為此,北影節(jié)特別設(shè)置了“光影浪潮 香港電影新動力”單元,帶領(lǐng)觀眾追憶流金歲月,領(lǐng)略港片風采。這個單元里既有經(jīng)典老片《少林寺》《黃飛鴻》,也有首次在內(nèi)地亮相的新片《殺出個黃昏》《我的非凡父母》。 今年“北京展映”單元的另一個亮點是展映了希臘國寶級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14部作品,“今年是他逝世10周年,我們通過希臘電影中心和安哲羅普洛斯夫人的授權(quán),拿到了版權(quán)。這些影片中,既有《霧中風景》《永恒的一日》這樣的經(jīng)典,也有像《流浪藝人》《鸛鳥踟躇》從來沒有在北京放映過的作品。” 作為一名策展人,沙丹在選片時,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我們做電影節(jié),不能只是單單為一些小眾電影服務(wù),我們更要面對包羅萬象的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比如通過展映的作品,讓觀眾感受到一種文化上的意義。剛剛修復(fù)完成的1982年版的經(jīng)典電影《茶館》,由謝添執(zhí)導,于是之、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演出。今年是人藝建院70周年,放映這部電影,有多重意義。首先是修復(fù)的意義,其次是致敬的意義。致敬經(jīng)典,致敬人藝,也致敬北京這座城市。”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