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坎帕拉8月18日電 通訊:中醫針灸架起中國和烏干達民間友好之橋 新華社記者張改萍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東部中烏友好醫院的針灸診室,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映入眼簾。在兩名當地實習醫生的注視下,中國針灸醫生李曉斌正在將一根根銀針扎入患者的腰部和腿部。 患者基奧庫西馬現年52歲,從事裁縫工作多年。過去兩年中,她深受腰部疼痛的困擾,當聽說中醫針灸可以治療自己的病痛時,她仿佛看到了希望。基奧庫西馬說:“我的腰痛一直延伸到小腿。每當我站起來后,想坐下去就很困難,而當我坐著想站起來時,又幾乎無法做到。我決定來嘗試針灸,希望能治愈腰腿疼痛。” 在基奧庫西馬旁邊的病床上,躺著65歲的背痛患者夸加拉。李曉斌已經給她做了4次針灸治療,并輔以溫針灸和電針。夸加拉握著李曉斌的手說:“我吃了很多西藥,但都沒有起效。做了幾次中醫針灸治療后,我感覺背痛有了很大緩解。” 中醫針灸神奇的效果,吸引著當地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尤其是患有頸椎痛、腰腿痛和膝痛的老年人。在針灸診室門外,記者看到還有數十名患者在排隊等候治療。 除了患者外,當地的年輕醫生也對中醫針灸技術頗感興趣。李曉斌說,自己已經收了3名“徒弟”。“我教了他們很多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知識,年輕醫生學習針灸的積極性也很高。希望在我完成援烏醫療任務離開后,他們也能繼續為患者提供針灸治療。” 實習醫生基拉博告訴記者:“選擇針灸治療比服用止痛藥更能緩解患者疼痛。通過李醫生的講解和實操,我們喜歡上了針灸并開始練習針刺技術,已經做好了獨立治療病患的準備。” 李曉斌是中國援烏第22批醫療隊中的一員,他和同事們將執行為期15個月的援烏醫療任務,同當地醫生協同開展患者救治工作。在李曉斌看來,援外醫療任務意義非凡。他說:“用中醫針灸技術幫助烏干達人民,減輕他們的病痛,這對我來說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 2012年投入使用的中烏友好醫院是由中國政府援建的一所綜合醫院,擁有100張床位。醫院院長埃馬紐埃爾·圖蓋尼奧說,針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與其他形式的替代醫學療法一樣,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