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訊(記者 王金躍)芬蘭影片《一個不愿觀看<泰坦尼克號>的盲人》一舉囊括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8月21日,該片在北京舉行了媒體觀影會,“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李雪健率領郭帆、柯文思、秦海璐等評委在映后跟觀眾交流互動,闡述了把票投給這部電影的原因。 該片采用盲人視角拍攝,導演泰穆·尼基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電影人,這是他拍攝的第五部故事長片。泰穆·尼基此前在采訪中透露,自己從未看過《泰坦尼克號》。 “請大家給我們也打打分,看看我們評得怎么樣。”在李雪健看來,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是采用了盲人的視角來拍攝,整部影片從頭到尾除了男主角亞科的影像幾乎是實的,其他環境和人物都是用虛焦鏡頭拍攝的。但在影片最后,當他終于跟心愛的女友見面時,終于出現了實焦畫面,“那是他心中的理想愛情,一個他眼中的真善美的世界。”此外,影片采用了懸疑片的手法,“我的心一直都提著,我想知道片中劫持他的壞人的模樣,想知道他喜歡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孩。這份期待吸引著我看下去,欲罷不能。” 飾演亞科的男演員佩特里·波科萊寧獲得了“天壇獎”最佳男主角,“我是在評獎后得知,原來這個演員也是一個視障人士。”郭帆感慨道,對于這部影片的獲獎,評委們沒有任何異議,“我們在藝術上的看法是一致的。這部影片在視聽語言上的創新打動了我,實至名歸。” “這部影片可以用極簡、極致、極具包容、極其有愛這幾個詞來形容。”秦海璐感嘆道。影片的故事非常簡單,但它的鏡頭卻非常有壓迫感,演員的表演也淡然到極致。“片中男主角的性格極具包容,他的心中沒有殘障人物的悲苦和仇恨。影片最后,打開了一扇門,一個有焦點的女人走了出來,給了他一個擁抱。這是每個人心里的一扇窗,這部影片觸動了我的心靈,我很喜歡。” 英國紀錄片導演柯文思則認為,這部影片真實,令人心碎,但到片尾的時候卻讓人感動和充滿了喜悅,“這部電影展現出了所有偉大電影具備的三個特質:最好的導演、最好的攝影和最好的表演”。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