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記者 黃岸)9月15日,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紀錄電影《圍爐》放映交流會在廣州舉行。影片導演崔宇曦、攝影指導陳理在映后與業內專家及觀眾進行交流。 紀錄電影《圍爐》拍攝于粵、湘、桂三省交界處的廣東連南千年瑤寨南崗村。曾入圍第34屆華沙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并獲評委會特別推薦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古村落里,唐兀三公與唐大食婆相依為命,他們一起過七月七“開唱情人節”,圍爐夜話,樸實而真摯的情感深深地觸動了觀眾。 影片也獲得業內專家的廣泛好評。在映后的交流會上,廣東省影協藝術顧問黃昌寧、廣東省影協藝術顧問鄭大衛、廣東省影協理事、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紛紛點贊了影片。他們認為,《圍爐》通過影像將中國傳統古村落最為原生態的風光、語言、服飾及生活方式保留下來,具有極大的人文價值與藝術特色。主創在創作時將紀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讓觀眾獲得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掛職副主席郝勇點贊影片,同時鼓勵廣大電影創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創作出廣大人民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圍爐》導演崔宇曦表示,在最初選景時,他與攝影指導陳理開著車找遍了云南、貴州一帶,最終在廣東清遠市連南縣找到南崗村,認為非常適合。在那里他們找到了這樣一群老人,他們的孩子都外出打工,老人們卻依然對古村落保留著最深的感情。他們堅守在這里,男的種地,女的洗衣服,平時會圍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將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唱出來。這種相互扶持的情感非常動人。 崔宇曦表示,為更多中國原始的古村落留下影像,正是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整部電影沒有一句臺詞,都是村民自己說的話,沒有一位專業演員。有的是古村落的人民最真實的生活,最真實的情感流露,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記錄。” 陳理透露,在拍攝過程中,劇組遇到了不少難題。一是山路,攝制組需要天天上山,爬上長長的山路才能抵達村民的家;二是語言,“當地人講的瑤語我們一句都聽不懂,全是拍完了素材回去看回放,翻譯出來才能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再根據他們說的話去剪輯。也因此,這部片子有20多個剪輯版本。”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