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梁秋坪、郝萍)公安部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扎實做好“百日行動”各項工作有關情況。 會上,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姜國利介紹,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持打擊和防范并重,出重拳、下狠手,深入推進打防管控宣各項工作,先后組織開展“斷卡”“斷流”“拔釘”等專項行動,著力斬斷電詐犯罪鏈條、摧毀電詐犯罪網絡、擠壓電詐犯罪空間,公安部組織華南、華東和京津冀片區的區域會戰,發起集群戰役78次,國家反詐中心推送預警指令6546萬條,預警準確率達79.9%,會同有關部門攔截詐騙電話2.8億次、短信4億條,封堵涉詐域名網址81.9萬個,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實現立案數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一種可防性犯罪,公安機關在加強打擊的同時,始終堅持防范為先,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和詐騙犯罪集團展開斗爭,不斷提高預警防范能力。2021年以來,公安部會同工信部、人民銀行聯合推出了反詐五大利器——國家反詐中心APP、96110預警勸阻專線、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服務、云閃付APP“一鍵查卡”,不斷加強預警防范工作,為廣大群眾構筑防詐反詐“防火墻”。 今年6月以來,公安部又會同工信部相繼推出了反詐名片和“一證通查2.0”。反詐名片功能是指手機用戶在接聽國家反詐部門的預警勸阻電話時,同步彈顯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溫馨提示信息,讓手機用戶快速甄別來電號碼,安心接聽反詐預警電話。“一證通查2.0”服務是指用戶輸入本人手機號和身份證號,一鍵查詢本人名下關聯的互聯網賬號數量,了解本人賬號是否被他人冒用,從而有效防范互聯網賬號被冒用而帶來的涉詐風險。 姜國利表示,下一步,隨著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加大宣貫力度,繼續堅持這些有針對性、精準性的宣傳教育防范工作,努力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