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記者 張素芹)每一封僑批里面都是一幕悲歡離合的詠嘆,每一封僑批背后都有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10月4日,民族歌劇《僑批》將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正式首演,帶領觀眾一同走進歷史的長河,感受歲月的溫度。 《僑批》是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及“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由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高新區管委會出品,珠海演藝集團制作、珠海歌舞團演出。 歷史題材,民族精神藝術呈現 僑批,是近代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眷屬的、附有匯款的書信及其回文的統稱,是一種“信匯合一”的載體,被稱為跨越大海的來信,在廣東沿海地區曾興盛一時。 “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民族歌劇《僑批》從華工梁誠如為阻止女兒像自己一樣被賣急忙趕赴家鄉卻海上殞命,臨終留下的一封“批”開始,串起迫不得已賣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臥病榻的婆母、一諾千金的僑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婦、與梁誠如有著同樣命運的眾多華工,展示了義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華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脈的大愛。 博物館里一封封僑批背后是一個個炙熱有溫度的故事,記錄了每個人多舛的命運,承載了厚重延綿的情義。如何將一紙僑批具象化,在舞臺上得以藝術化、人性化呈現,對于歌劇創作來說是一個難題。 《僑批》編劇王勇表示:“一封批,是故事的起點,更是故事的支點。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達,才有可能打破時間的壁壘,在情感層面上更貼近當年的華僑和華工,從而讓‘僑批’不再是博物館櫥窗里的陳列品,讓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圖片,讓故事更具人性的溫度。”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