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劉動、馬蒂奧)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者喬治·帕里西作品《隨椋鳥飛行:復雜系統的奇境》中文版推介會27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辦,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推介會上,來自中意的多位人士表示,中意兩國科學界長期以來保持著穩定和富有成效的合作。 意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在視頻講話中介紹說,意大利在物理學方面的傳統由來已久,早自恩利克·費米時代起,意大利就一直處于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在國際合作方面,意大利和中國科學院長期以來保持著重要合作,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之間也聯系密切。 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吳艷在視頻致辭時表示,中科院與意大利科學界長期以來保持著穩定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早在1980年就邀請帕里西教授來所擔任客座教授。此外,中科院與意大利相關科研機構還簽署了一系列科研合作協議,不僅促進了中意科學家之間的交流,也推動了雙方在能源、物理、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共同關心的重要領域開展實質性的科學合作。 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隨椋鳥飛行:復雜系統的奇境》作者、意大利林琴科學院副院長喬治·帕里西教授以遠程連線的方式,講述了他寫作本書的初衷。他認為,人類在面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時,必須相信科學,讓科學作為指路的燈塔。要促進大眾對科學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讓科學為人所知,不僅要普及科學的成果,還要介紹科學家的工作方式,讓人們了解科學共識是如何形成的。帕里西表示,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讀者理解科學是如何運作的,用非公式和術語的形式來解答大眾的疑問。 本書中文版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意大利語系主任文錚教授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中國讀者了解意大利的時尚、藝術,但很少有人關注意大利科學技術的發展。事實上,意大利在醫療、量子物理、克隆等各個領域發展都很強勁。文錚表示,希望能通過翻譯把更多的意大利科技作品介紹到中國,促進中意兩國尤其是年輕人之間多領域、多元化的交流。 新書推介環節由意大利駐華使館科技參贊安桂笛主持,她告訴人民網,意大利和中國之間一直保持著長期、活躍且成功的合作,涵蓋環境可持續性、農產品、生物醫學、文化遺產保護、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等方面,意大利駐華使館也將在后續推出更多科學、技術和文化領域的活動。 在當天的推介會上,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菲德利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陳新教授,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物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美國猶他大學教授吳詠時教授,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意大利學者協會主席安東尼諾·馬洽諾教授等也分別發言。 《隨椋鳥飛行:復雜系統的奇境》一書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作者研究以椋鳥群為代表的復雜系統集體行為的經歷,揭示出無序世界隱藏的規律,其研究成果對復雜系統理論具有開創性意義。作者喬治·帕里西教授于20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意大利獲得的第六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十一個諾貝爾獎項。 |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