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多哈11月24日電(記者公兵)1993年10月28日,多哈,一場世預賽生死戰,只要擊敗伊拉克隊,日本隊就能隊史首次進軍世界杯。日本隊兩度領先卻慘遭絕平,最終無緣1994年世界杯……當年身披17號戰袍的森保一灑下熱淚。 2022年11月23日,依然在多哈,面對實力高出自己的德國隊,賽前奏響國歌時,已是日本隊主帥的森保一再次流淚。或許,29年前自己征戰賽場的一幕幕戳中了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從一度落后,到完成逆轉,日本隊高擎“亞洲之光”。 這一次,森保一不再流淚,他笑了,很開心。 同樣是在1993年,那場世預賽前5個月,為了改變彼時身處亞洲二流的境況,日本足球開啟職業化改革,以職業聯賽為基石,帶動足球整體發展,J聯賽應運誕生。J聯賽的理念是:提升日本足球水平,促進足球運動普及;豐富體育文化,為國民身心健康做貢獻;為國際社會的友好和交流做貢獻。其中,促進“國民身心健康”被擺在了重要位置,這一“初心”也為日本足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年后,時任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推出《日本足球百年計劃》,涉及職業聯賽、青訓、國家隊等多項舉措。2005年,他又推出“2050宣言”——到2050年時,日本擁有1000萬足球人口,日本隊在本土舉辦的世界杯上奪冠。不光如此,還要實現注冊球員達500萬、裁判員達50萬和教練員達25萬等目標。這份宣言在當時被視為瘋狂之舉,但川淵三郎不僅堅持,其繼任者也秉承其意志,日本足球在既定道路上穩步前進。 緊跟世界足球發展趨勢是日本隊的慣常做法。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通過研修會和足球月刊發布等形式,把足球最新動態,與自己相關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及時共享,便于協調國家隊、俱樂部規劃,在技戰術方面達成統一。 還記得2018年世界杯的八分之一決賽嗎?日本隊在兩球領先的情況下被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時隊絕殺逆轉,距離創造隊史世界杯最佳戰績僅一步之遙。該屆世界杯結束后,日本人拍了一部名為《羅斯托夫的14秒》的紀錄片,反復分析總結失敗原因,這種對技戰術的極致追求和自我批評、反思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一國足球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豐厚的人才儲備。日本足協認為,日本足球要將世界標準貫穿到日常工作中,確立長期一貫的青少年培養體制。具體包括四項舉措:培養聯賽文化、培訓中心體系、教練員培養、以兒童為核心的普及。 培養聯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為球員創造茁壯成長的環境,提供在適合自己年齡與級別的環境里常年進行比賽的機會。以“球員第一”為宗旨,不斷完善比賽環境。其中就有為人熟知的高元宮杯U18聯賽,該賽事每場比賽都向日本全國轉播,決賽階段場均上座率逾2萬人,影響力巨大。此外,還有全國高中綜合體育大會足球比賽等多項高中足球賽事。日本高中足球體系為國家隊培養了中田英壽、本田圭佑、長友佑都、岡崎慎司等大批球星。 培訓中心的功能是發掘并培養球員、發布并共享信息。中心實行共建制,參與共建的人包括:小學和初高中老師、社區足球隊教練、日本足球學院教練、J聯賽退役球員、日本足協國家培訓中心教練等。 教練員培養的核心理念是“只有教練員可以改變球員”,凸顯了基層教練的重要性。設立教練員持續培養機制,所有教練員必須參加“更新培訓班”,只有不斷學習提高,在一定期限內獲得足夠積分才能獲得“更新”資格。兒童培養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巡回指導、節日活動、兒童教練培訓班等。 正是基于包括上述做法在內的種種舉措,日本隊才能連續征戰七屆世界杯,才能在本屆世界杯上演驚天逆轉。 足球水平的提升遵循其自身發展客觀規律,只有在既定的正確道路上穩步前行,在失敗和成功交織的沉淀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才能讓夢想之花最終綻放。這一點在日本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大家都摒棄急功近利思想,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 足球規律就在那里,先進足球國家的經驗就在那里,關鍵要看是否真正學、如何學,是否真正將既定規劃執行到位。如是而已。 |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