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訪的時候,林衛斌時不時地瞄上一眼手機,手機顯示的是漳州隊和三明隊在省運會羽毛球女子乙組團體比賽的即時比分。膠著的比分讓林衛斌有點兒心不在焉。 林衛斌是漳州羽毛球隊的領隊,還是漳州一中羽毛球隊的主教練。這次省運會,漳州隊中有接近九成的運動員是來自這所學校的學生。 林衛斌(右)指導隊員們比賽。程曉冬 攝 在省中學生羽毛球聯賽中,這支學生軍已經蟬聯了10次高中組混合團體冠軍和2次初中組混合團體冠軍,所向披靡。如今,這支學生軍中的佼佼者將在南平省運會的舞臺上,與接受專業訓練的同齡人正面交鋒。 這不僅是兩個體系之間的對話,也是體育和教育之間的“雙向奔赴”。 (一) 讓林衛斌目光不離手機的是陳天天/鄭鈺琳的女雙比賽。 盡管過程跌宕起伏,這對搭檔最終還是直落兩局,以21∶17和21∶19擊敗對手,幫助漳州隊鎖定勝局。 就讀于漳州一中的鄭鈺琳今年只有14歲,卻已經有8年的球齡。第一次參加省運會的她說,省運會高手如林,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我們不是專業隊,練球都是利用課后時間、節假日,在賽場能做的,就是應用自己日常所學,盡力去打好每一場比賽”。 兩天的比賽里,鄭鈺琳贏過,也輸過。她表示,和高手過招,即使輸掉比賽,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這是一次很難得的經歷。對于未來,鄭鈺琳希望提升自己的球技,通過報考體育特長生,向名校發起沖擊。這對于成績名列前茅的她來說,并非不可能。 在漳州一中,通過羽毛球叩開大學大門的學生并不是鳳毛麟角。從2010年至今,先后有50多名漳州一中羽毛球隊的隊員,作為高水平運動員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從而跨進大學的大門,這其中不乏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這樣的名校。 當然,這并不是一條捷徑。據林衛斌介紹,球隊除了春節放假3天,一般節假日都不會停訓,“我們的球隊要求很嚴格,不單單是在技戰術訓練上,還要求紀律性強,訓練自覺、學習自律,成績要保持在中上水平”。 林衛斌想要培養文武雙全的運動健將,“希望羽毛球給球員帶來的,不只是球場內的成績,還有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 8歲在家鄉漳州接觸羽毛球,10歲進入省體工隊,1998年選擇退役,林衛斌再次回到了故土,羽毛球成為他與故土之間更堅固的聯系。 “我退役回來后,便有了自己的執教規劃。培養不同需求的運動員,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林衛斌回憶道,當他看到漳州女排訓練館里孩子們練球的熱情時,就決定回來了。 林衛斌也碰到了好政策。從2015年開始,漳州市在青少年競技體育項目上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解決羽毛球人才選拔培養面臨的問題,漳州一中的羽毛球訓練點就列入了其中。 除了以成績定獎勵之外,政策還允許俱樂部作為一個與縣級代表隊同等資格的參賽單位參加市里的錦標賽、選拔賽,并選拔優秀選手組建漳州隊參加省級比賽。 “條件特別好的往省隊、國家隊輸送,條件相對差一點的,繼續留在隊內訓練,主要代表漳州隊打比賽,并作為高水平運動員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從而進入高校深造。”政策上的扶持,也為林衛斌和漳州一中引來了活水。 在福州,林衛斌的故事同樣有復刻版,只是邱波輝把自己的根扎向更深的小學。 2010年,作為專業羽毛球培訓機構——盛羽國際的創始人,曾經的世青賽冠軍邱波輝就和福州晉安區實驗小學展開合作。通過購買服務,邱波輝進入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中,“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對羽毛球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普及發現優秀的苗子,在特色班中進行更加專業的學習”。 在邱波輝看來,體教融合的不斷深入拓展,一方面使得越來越多的小運動員獲得進入高校的機會,逐步成長為新時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令全社會逐漸認識到體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助力更多的青少年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 在本屆省運會上,邱波輝同樣收獲頗豐,由盛羽國際輸送的運動員已經奪得了兩枚金牌。 (三) 在體教融合天平的另一端,有越來越多的優秀苗子進入專業訓練的體系,在國內外賽事中爭金奪銀。這樣的情況是省乒羽網中心主任朱長河樂見的。 在今年的世界羽聯巡回賽中,奪得德國海露公開賽女單冠軍的韓悅就來自漳州一中;先后奪得印尼公開賽和澳大利亞公開賽男雙冠軍的歐烜屹同樣來自漳州一中。 “羽毛球在我省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這幾年培訓機構不僅多了,而且質量也提高了。”這樣的變化讓一些原本只能地市體校報名參賽的比賽打開了大門。“包括省錦標賽我們都會給俱樂部一些參賽指標,讓他們單獨組隊。”朱長河說。在這方面,林衛斌和邱波輝就是受益者。 在朱長河看來,我省羽毛球在體教融合方面算是走在前沿,“既有往省隊輸送苗子,也有針對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而且還形成了小到幼兒園,大到高中的整個培養體系”。 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學校體系甚至社會培訓體系走入專業隊的視野,正對原有的體校培養體系產生一定沖擊。朱長河表示,在競爭之下,希望能有更多的包容,“畢竟現在家長都希望找到學習和訓練之間的平衡點,同時社會需求也不一樣了”。 邱波輝認為,體教融合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屬性,培養出更健全的人,“這種健全,不光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讓你更從容地面對來自各個領域的競爭,坦然應對各種挑戰和挫折”。 (四) 賽前,鄭鈺琳給自己的省運會定下目標——團體力爭獎牌、混雙進前八。 鄭鈺琳說:“不管結果如何,打羽毛球讓我強身健體,已經實現了我爸媽當初送我學球的心愿,而且掌握羽毛球這項技能,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長期以來,省運會被認為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基石。如今,體育和教育的“雙向奔赴”讓更多學生運動員走上省運會的賽場,這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體育培養體格、健全人格的本質一面。 |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