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曼谷12月4日電 (記者 孫廣勇)12月3日,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后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思考與發(fā)展”主題研討會在泰國曼谷舉辦。此次研討會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中國東盟國際教育協(xié)會等單位的指導下,由泰國格樂大學、泰國-中國國際學校和北京語言大學三校聯(lián)合主辦,旨在增進中國與東盟友誼,開展教育合作,加強區(qū)域間文化交流。 當日上午,泰國格樂大學國際學術會議中心座無虛席,500余名師生現(xiàn)場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會長劉利民、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chuàng)新部部長顧問帕查林陸甲、泰國駐中國大使阿塔育以及多位來自東盟國家的教育界人士,通過現(xiàn)場連線等方式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泰國格樂大學校長卡瑟表示,疫情時代高等教育要化危為機,進一步加大多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揚長避短,找尋最貼近面對面教學效果的方式方法,確保最好的教學效果。 劉利民在發(fā)言中表示,在后疫情時代,應做實教育合作交流,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深度開展人文交流,夯實各方合作根基;深化語言交流合作,推動中外民心相通。他認為,教育應圍繞上述三大基本點去適應新變化、尋求新突破、取得新發(fā)展。 研討會上,來自泰國和中國、俄羅斯、英國、新加坡等幾十所高校和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中泰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疫情背景下高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后疫情時代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后疫情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海外交流等四個主題展開了專業(yè)分析和探討。 |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3
2022-12-03
2022-12-03
2022-12-03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4
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