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致力為公再出發 有為于政奮楫行——訪致公黨中央主席蔣作君 新華社記者王琦、范思翔 12月14日上午,中國職工之家三層的會議室內,暖意融融。在此,新當選的致公黨中央主席蔣作君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同日閉幕的中國致公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完成領導班子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選舉產生了以蔣作君為主席的新一屆致公黨中央領導機構。 “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而艱巨。”蔣作君言語真摯:“我將三命而俯、不辱使命,以章治黨、以公凝心、以質為重、以僑彰特,推動致公黨以中國共產黨為師,牢記‘國之大者’,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履職盡責,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回顧過去5年的履職經歷,蔣作君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致公黨與祖國一道進步,思想政治建設、參政履職、對外聯絡、社會服務、組織建設、宣傳工作和機關工作都有聲有色、有花有果,取得了全面進步,做到了多黨合作有新氣象,思想共識有新提高,履職盡責有新作為。 蔣作君學醫出身。嚴謹的作風、科學的精神和做學問的求實態度是他為人處世的鮮明底色。 “多年來,雖然工作幾經變化,但我一直堅持‘天下事業必做于事’的行事態度,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蔣作君堅信,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實現自己“有為于政,無愧于心”的為政理想。 “知識分子要報效祖國,需要遇上一個好時代。我遇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通過接續奮斗,即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每念及此,不禁激動眶濕。我要竭盡股肱之力,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報效親愛的祖國。”蔣作君語蘊深情。 目前,致公黨黨員總數近7萬人,有僑海關系的近80%。蔣作君介紹,致公黨將以僑為橋,服務國家大局,實踐公共外交,匯聚僑智僑力,建言祖(籍)國發展;以僑為鏈,傳遞講好中國故事;以活動為載體,凝聚僑界人心和共識;打造服務平臺,“筑巢引鳳”為歸國留學生服務;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反映中企“走出去”遇到的困難;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發展國家間的友好關系建言獻策。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從加入中國致公黨,到任致公黨安徽省委員會主委,再到今天當選致公黨中央主席,一路走來,蔣作君真切感受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新型政黨制度具有人民民主、利益協調、政局穩定、集中高效、政策連續等優勢。” 新征程上,對如何繼續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蔣作君有著自己的思索。 “具體到致公黨來說,就是要履行好‘致力為公’。”蔣作君說,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新時代致公黨最大的“公”。 “力有三要素,方向、大小、作用點。”蔣作君以自然科學為喻:方向,就是中國共產黨指引的方向,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小,就是要團結帶領廣大致公黨員及聯系的界別群眾形成共同奮斗的合力;作用點,就是致公黨的僑海特色。 “這是動力,還有靜力,那就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就像維系物質結構穩定的化學鍵的靜力一樣,我們要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維護穩定的工作。”他說。 蔣作君認為,做好履職工作,就是要做好“公”字文章—— 參政議政是“公”字的一“撇”,寓民主監督和參加中共領導的政治協商于參政議政之中,參政議政要注重質量,以高質量的調研保證高質量的參政議政; 僑海特色是公字的一“捺”,一撇一捺,突出了致公黨的主要職能和鮮明特色; 起支撐作用的“斜豎”,就是致公黨的機關工作,機關要把政務性、事務性服務工作做好,撐起這一撇一捺; “公”字的“底杠”是黨員人才基礎,與組織工作密切相關; 最后那一“點”是社會服務工作,即鄉村振興幫扶點;宣傳工作使“公”字更加端正、更加醒目。“做好‘公’字文章,就履行好了致公黨職責。”蔣作君說。 如此展望未來,蔣作君踏上了新的為政路。 |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