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韓碩)12月16日晚,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青年外交官論壇“外交在科技交流合作中的作用”主題活動成功舉辦,中國、俄羅斯、印尼、埃及、埃塞俄比亞、阿聯酋等國青年外交官線上參與。 當前,越來越多國家加大重視產業數字化轉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交通運輸、工業制造、農業生產等領域應用得到推廣。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間如何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成為當日活動熱議焦點。 會上,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特色班00后學生王翊灃分享了將人工智能與農業生產結合,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獅頭鵝疾病預警的創新實踐。他和同學們走進鵝棚,頂著40度高溫,在鵝棚里采集6000多張照片,建立起含30多萬張鵝臉標注的數據庫。經過100多天努力,數十次算法模型修改后,他們開發出首個獅頭鵝疾病預警AI小程序,改變了當地鵝農300年來只能依靠雙手雙眼識別病鵝的傳統方式,將當地鵝場獅頭鵝存活率提升了30%。 王翊灃說:“我以前覺得農業和自己很遙遠,這次實踐讓我認識到人工智能助力農業空間廣闊。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運用好科技,為鄉村振興盡一份力。”這一感觸得到在場各國青年外交官代表們的認同與贊賞。 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自然稟賦優厚、經濟發展迅速,礦產開采、港口運營等發展潛力巨大。會上,騰訊云通信副總經理王軍介紹了5G、邊緣計算、自動駕駛算法等技術的應用。基于5G網絡與實時音視頻技術,騰訊遠程實時操控產品“無界”在礦山、港口、工廠等場景中落地,助力一線人員遠離艱苦甚至危險作業現場,在更安全、舒適、高效的環境中工作。生產人員通過“無界”超遠程操控1000公里外的礦車,畫面時延低于200毫秒,可達到接近現場的操控體驗。 隨著全球經濟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對科技人才需求巨大。打破學校與產業間壁壘,切實培養學生能力,成為此次活動各國代表共識。 教育部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本科院校與企業展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累計立項7.6萬項。王翊灃所在的深大“騰班”就是其中之一。騰訊將教育、醫療、工業領域100多個行業案例引入“騰班”課堂教學,并提供課外講座、冬令營等實踐機會,實現理論和實操深度結合,開拓了學生技術視野和職業前景。 會上,騰訊云高等教育行業副總經理錢栩磊指出,產教融合推進過程中,騰訊重視開展技能賽事,在實踐中推動教育與科技攜手共進。上月舉行的國際職業技能大賽上,騰訊云為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應用、區塊鏈兩大賽項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持。該賽事不僅有國內140所高校、242支隊伍參賽,也吸引了俄羅斯、加納、巴西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代表隊,增進了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 對于無人礦車、AI養鵝和校企合作等介紹,印尼青年外交官于果表示,中國的數字化經驗值得借鑒。與會外交官代表們均認為,通過此次活動增進了對中國數字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愿同騰訊等中國科技企業加強聯系,增進科技、教育等領域交流,推動各方合作與互利共贏。 |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