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為推動世界共同繁榮發展進步作出中國貢獻——專訪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趙峰濤 新華社記者王賓 建成各類成套項目145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3000余期,培養各領域人才10萬多人,開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200多次……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組建4年多來,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發展合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眼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新形勢下,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發展合作有哪些亮點?在推動全球發展更加平衡協調包容方面,中國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日前,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趙峰濤。 “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取得重要早期收獲”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引導各方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在2022年6月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倡導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并就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了一系列務實舉措。 據趙峰濤介紹,作為中國政府援外與國際發展合作的主管部門,國合署正積極推進倡議落實。目前,推進倡議落實已取得重要早期收獲,其中包括: 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并邀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區域組織和聯合國相關部門指定相應機構,對接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目前已有31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對口部門加入;建立全球發展項目庫,首批已經啟動50個項目,現已擴容超過100個項目,實施人力資源培訓1000期,涵蓋50多個“之友小組”國家;對于“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國政府已承諾增資至40億美元,用于支持八大領域“小而美”項目等。 “下一步,中方將繼續與各方通力合作,推動倡議進一步走深走實,為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趙峰濤說。 “中國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不止步” 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大量抗疫物資,向34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抗疫作出積極貢獻,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趙峰濤介紹說,除推動破解“分配赤字”、彌合“免疫鴻溝”外,中方還通過援建醫院、合作生產疫苗、交流培訓等方式,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筑牢公共衛生防線,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速度和疾病防控能力。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延宕反復。“中國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沒有止步,我們仍在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趙峰濤表示,中方將繼續向有急需的國家提供疫苗和必要的防疫物資,繼續開展醫療技術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助力提高國際公共衛生水平。 眼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和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趙峰濤表示,中方聚焦公共衛生、貿易促進、互聯互通、減貧惠農等領域,立項實施了上百個各類援助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恢復社會生產,多國政要已就此向中方致謝。 “中方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克服疫情影響、實現更好發展,愿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各國一道應對全球性挑戰,加快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全人類共同進步。”趙峰濤說。 “穩步推進國際發展領域三方合作” 從雜交水稻到青蒿素,再到菌草種植……數十年來,一張張中國對外援助的“名片”,書寫了中國助力各國共同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動故事。 趙峰濤以“四個堅持”概括中國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合作的鮮明特點:堅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堅持重信守諾、務求實效,堅持聚焦發展、授人以漁,堅持開放包容、交流互鑒。 2018年4月,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組建成立,負責擬訂我國對外援助政策規劃,確定援外項目,監督評估實施情況,并統籌協調援外重大事項,推進援外方式改革等。 “中方對開展國際發展領域的交流和三方合作始終持積極開放態度。”趙峰濤介紹說,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項下,在50多個國家實施糧食援助、災后重建、難民救助、婦幼衛生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中方與瑞士、葡萄牙、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共同圍繞農業、衛生等民生領域,實施符合受援方需求的三方合作項目。 趙峰濤表示,下一步,中方愿繼續以開放務實的態度積極探討開展三方合作,也鼓勵私營部門、民間團體、慈善機構發揮更大作用,為國際發展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