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關鍵招” 答好“必答題” 甘肅以強工業推動經濟發展開新局 作為西北地區最早形成工業基礎的老工業基地,甘肅曾創造諸多“共和國第一”,部分領域一度躋身經濟舞臺前沿,有過令人艷羨的高光時刻。 發展不足,工業經濟活力和貢獻率不夠,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關鍵指標長期全國倒數。甘肅也曾長期面臨發展之“痛”。 經過多年接續奮斗,“十四五”以來,甘肅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把工業強省、產業興省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招”和富民興隴的“必答題”。全省上下齊心協力,以強工業行動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圖景,正徐徐展開。 改舊育新,重塑傳統產業優勢 在金川集團精密銅材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內,銅及銅合金以管、棒、排、線材等不同形態,從各種機器中生產出來,源源不斷送往下游企業。這家企業曾多年虧損,而2022年同口徑減虧超過3400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企業董事長付成文坦言,這一改變得益于加快產品技術升級和新產品研發。2022年8月,企業研發出國內直徑最大的銅鎳合金無縫白銅管,改變了我國艦船制造和海洋工程領域所用無縫管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這也是近年來金川集團改舊育新重塑傳統產業優勢的縮影。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金川集團,在大西北默默耕耘近63年,擁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是世界領先的鎳鈷生產基地、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和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銅生產企業。 早在“一五”計劃、“三線”建設時期,國家不僅在甘肅布局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工業產業,還從各地遷來電子、機械、輕工等一大批骨干企業,使得甘肅率先在西北地區形成相對厚實的工業基礎,不少項目和產品填補了國家工業發展的空白,創造了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煉油廠、第一個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第一臺大型石油鉆機等諸多第一。 “甘肅雖然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較好的資源稟賦,但以原字號、粗字號、重字號為特征的傳統產業產品結構,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甘肅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福林說,甘肅工業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等問題尤為突出。金川集團便一度因有色金屬行業周期性波動,而遭遇經營上的“過山車”。 “十四五”以來,甘肅省突出工業強省、產業興省發展理念,鮮明提出以強工業等“四強”行動,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質量、增強能量、做大總量。2022年12月底,甘肅省委、省政府召開強工業行動推進大會,進一步明確“大抓工業、大干工業、大興工業”的發展導向。 金川集團也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風積極轉型,不僅掀起內部改革增效的“風暴”,還加速推進10萬噸電池級硫酸鎳、10萬噸三元前驅體、20萬噸磷酸鐵鋰、5萬噸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等一批動力電池材料項目,致力于打造西北最大的動力電池循環經濟產業基地。2022年,金川集團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為3315億元、1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9%、35.7%,取得歷史最好經營業績。 “推進強工業行動,就是要在改舊育新中推動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說,目前,甘肅正積極推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國民經濟離不開、甘肅有基礎的產業延鏈補鏈,充分釋放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等國家有需要、甘肅有優勢的產業的發展空間,打造形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市場潛力大、甘肅有條件的產業的集聚效應,做優做強電子信息等發展空間廣、甘肅有要素的產業。 外引內培,筑牢新興產業高地 寒冬時節,朔風凜冽,蘭州宏彬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工地上,仍是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挖掘機、起重機在黃土地上轟鳴作業,工人們則在溝壑間抓緊時間埋設管道。該項目位于蘭州新區,是甘肅省2022年重點招商引資的項目,當年3月“云”上簽約落地,6月就破土動工,僅半年時間,一期項目即將點火試生產。 企業基建總經理徐家棟告訴記者,該項目將分三期施工,整體投產后可實現年產20萬噸石墨化材料及20萬噸負極材料,營業收入將超100億元,可帶動當地就業3000人以上。目前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建設項目二期工程,爭取今年7月實現投產。 這是甘肅省改善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賦能的一次典型探索。如今,優化營商環境、集聚市場要素,已成為全省落實工業強省戰略的共識。 蘭州新區率先在全省推動工業“標準地”出讓、用地效益評價、商事登記“無人審批”等改革,大力推行“承諾制4.0”,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大批優質項目落地生根。近5年來,蘭州新區累計引進優質產業項目1000多個、總投資5000多億元,形成了千億級新材料、精細化工產業集群。2022年,蘭州新區新增市場主體5647戶,創歷史新高。 2022年,蘭州新區產業園區新落地、開工、投產的項目超過百個,海亮銅箔、寶武碳業等一批高端新能源新材料項目,接續創造行業建設投產“新速度”,不斷為蘭州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閉幕的甘肅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包抓聯”“白名單”“六必訪”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的措施,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把原有的最明顯短板,逐漸變成最亮麗的標識和品牌,為經濟發展賦能。 在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賦能的同時,甘肅明確要讓科技創新從“關鍵變量”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挖掘創新資源,催生創新成果,推動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從超高碳剃須刀用馬氏體6Cr13等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到成功開發出關鍵領域“卡脖子”不銹鋼材料,始終秉持“631”模式,即:60%科研工作立足產業產線需要,30%為基礎性工藝研究,10%為前瞻性前沿性技術跟蹤研究。 2021年,甘肅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5.98%,實現新產品產值135億元,同比增長33%。2022年前11個月,省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到86.03億元,帶動實現新產品產值564.55億元,同比增長29.48%。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成果在甘肅工業領域廣泛應用,礦山采裝運設備遠程操控,生產線全流程智能制造,高爐生產狀況也初步實現遠程診斷,科技創新、信息技術不僅驅動高端化布局,更為傳統生產方式賦能添力。 提質增效,再振工業基地風采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在全國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大潮中,甘肅強工業行動不斷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甘肅河西地區的沙漠、戈壁、荒灘上,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積極布局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僅2022年就開工建設6個共900兆瓦的新能源基地,助力河西地區成為全國“綠電”生產基地。 放眼當下,甘肅富集的風光資源,正在加速轉換成綠色發展的新動能。截至2022年11月底,甘肅新能源并網裝機3285萬千瓦,同比增長30.57%,成為甘肅第一大電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落地、“外電入浙”送端省份的入選,更是推動“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產業邁上新臺階。 展望未來,甘肅最大的機遇在于“一帶一路”。近年來,依托已經開通的中亞、中歐、南亞、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班列,以及通往南亞、東盟的“空中絲綢之路”,甘肅站上開放前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新年伊始,重260噸、總價值約350萬元甘肅制造的風電設備,便搭乘著“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從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貨運中心中川北鐵路貨場緩緩駛出,奔赴烏茲別克斯坦。 2022年前11個月,甘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達265億元,同比增長24.1%,占全省外貿總值的48.9%。同期,甘肅機電產品出口值達54.6億元,同比增長20.1%。 過去幾年,甘肅工業投資年均增速達20%,工業企業效益年均增速達18.2%,呈現出提速擴能、量質并舉的良好局面。 今后,甘肅將圍繞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速推進經濟現代化,而強工業行動仍將是主要抓手。 從隴東高原,到河西走廊,隴原大地上,沿黃河流域生態產業、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隴東南能源化工產業等3個產業集聚帶正在加速構建,集聚7個千億級規模產業集群的新型工業化藍圖正在照進現實。(記者 向清凱、馬維坤、宋常青、李杰) |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