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惠靈頓1月20日電新聞分析:太平洋島國為何齊聲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新華社記者盧懷謙 陳正安 太平洋島國論壇日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表示反對,認為在相關各方能夠確認排放方案安全之前,日本不應實施將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計劃。 分析人士指出,太平洋島國生態脆弱,經濟依賴海洋漁業,并且因西方國家的核試驗而飽受核輻射污染惡果,對核污染問題高度敏感。太平洋不是日本的內湖,日本不應忽視太平洋島國居民的關切和生計,在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核輻射數據的可靠性、凈化裝置的有效性、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等問題未能解決之前,不應實施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日本政府2021年4月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上百萬噸核污染水經處理并稀釋后,于今年春季排放入海。日本政府本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后表示,等到相關排放設施建設完工并通過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驗收后再開始進行核污染水排海,時間會在“今年春夏之際”。 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亨利·普納18日在斐濟首都蘇瓦舉辦的一場網上論壇中說:“我們堅信在各方確認安全前,不應排放?!彼J為,日方表示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排放這些核污染水,這“會打開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但不能等到數十年后才弄清這件事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有多大。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太平洋島國一致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出于多重原因。首先,擔心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質會隨洋流和潮汐擴散,存在污染魚類風險。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推出后,一直遭到國內漁業團體的反對。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本月13日再次聲明,反對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態度毫無改變。據外媒報道,全球一半的金槍魚產自太平洋島國海域。日本擬排放的核污染水可能會對各太平洋島國經濟所依賴的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太平洋島國地區生態比較脆弱,人類和動植物生存嚴重依賴海洋生態。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已經給各島國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一旦大量核污染水排海導致海洋生態災難,島上居民就只能被迫離開家園,由此造成的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將對整個太平洋地區造成沉重打擊。 此外,太平洋島國海域地處偏僻,從20世紀中葉開始成為西方國家的核試驗場,遭受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核輻射污染和生態災難。太平洋島國普遍對核污染問題高度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國家在該地區大搞核試驗留下的慘痛記憶。 1946年至1958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及其上空和海底進行了67次核試驗。至今,馬紹爾群島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依然受到持續負面影響。美軍對1954年3月1日實施的一次氫彈試驗爆炸當量預估失誤,導致附近居民沒能提前疏散,許多人出現急性輻射中毒癥狀,數十名居民在短期內因癌癥、白血病等疾病死亡。 1957年至1958年,英國在前殖民地基里巴斯進行9次核試驗。有研究顯示,由于暴露在核輻射下,經歷過核試驗的基里巴斯人至今仍面臨著更高的患癌率。1946年至1982年,美英等國還向太平洋、大西洋傾倒大量核廢料。美更是“不遠萬里”,把在內華達州核試驗后的130噸核污染土運送到馬紹爾群島傾倒。澳大利亞同樣是加害者,歷史上曾積極尋求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并在1952年至1963年允許英國在澳西海岸蒙特貝洛島等地進行了多次核試驗。 西方國家的核霸權行徑讓太平洋島國談“核”色變。普納18日在發言中表示,太平洋島民每天都在忍受核試驗“后遺癥”的長期影響?!拔覀儽仨氉柚箤е禄蛘`導我們走向又一場重大核污染災難的他方行動”。 觀察人士認為,日本政府應當尊重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正當關切和強烈呼吁,切實以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并謹慎地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進行磋商,停止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的不負責任行徑。 太平洋島國論壇成立于1971年,是南太平洋國家政府間加強區域合作、協調對外政策的區域合作組織,其成員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及瓦努阿圖等,秘書處設在蘇瓦。太平洋島國論壇發起并于1985年簽訂《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規定在南太平洋地區設立一個無核武地帶,各締約方承諾不在該地區安放、試驗任何核爆炸裝置,不傾倒放射性廢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 |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