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 告 慈父王惠然,于二零二三年二月六日十八時仙逝,享年八十八歲,尊其遺愿后事一切從簡,特告知各位親戚朋友,萬望節哀!家父一生追求國樂藝術,桃李滿天下,受人尊敬愛戴,愿家父的精神永垂于世,嘉惠后人。 子:王小淞 女:王紅藝 泣告 二零二三年二月六日 晚 王惠然 王惠然,浙江鎮海人,1936年生于上海。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藝術指導、指揮。珠海女子室內中樂團首任藝術總監。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名譽理事、柳琴專業委員會首任會長、2006年獲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頒授的“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半個世紀以來,著名民樂藝術家王惠然集作曲、指揮、演奏、教育、樂改于一身,全方位地在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創新上作出很大貢獻,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頗具影響的大師級藝術家之一。 作為演奏家,他首創首演的琵琶曲《彝族舞曲》(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國際大獎”)及柳琴曲《春到沂河》《幸福渠》傳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成為經久不衰、家喻戶曉的經典名曲,更大力推動了柳琴藝術的普及和發展。他首創的琵琶“四指輪”技法,奏出了多聲部效果,豐富了琵琶表現力,推動了琵琶創作和演技的發展。曾多次參加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全國性重大演出。 作為作曲家,王氏的作品旋律優美、形式多樣、題材廣泛,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代表作:民族管弦樂《昭君別》《濠江歸燕》《華夏風情六首》《秦王破陣樂》;柳琴協奏《戰士組曲》《江月琴聲》;琵琶曲《彝族舞曲》《江南三月》揚琴協奏曲《飛天》等成為海內外音樂會常演的曲目。柳琴協奏曲《江月琴聲》獲2013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全國協奏曲大賽經典作品獎。 作為樂器改革家,自1958年起與徐州樂器廠共同將民間雙弦柳琴改革為三弦高音柳琴,1970年又改革成功四弦高音柳琴,使柳琴成為民族樂團常規樂器,填補了中國彈撥樂缺乏高音樂器的空白,結束了二百多年來柳琴僅用于戲曲伴奏的歷史,開創了柳琴藝術的新篇章。四弦高音柳琴改革成果榮獲1988年中國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鑒于王惠然對柳琴藝術所作的開創性突出貢獻,海外尊稱其為“柳琴之父”。美國北美洲《中國音樂》評論稱:“王惠然是柳琴引起世界注意的第一人”“他為他的樂器創造了一個時代”“中國音樂歷史將會無限地感激他”。 作為教育家,他開創的中國柳琴藝術,為音樂院校創建了一門新的柳琴專業。出版全國首部《柳琴演奏法》、《王惠然柳琴作品集》《柳琴演奏教程》等專著,發表眾多論文,成為高等音樂藝術院校的必修教材。為柳琴藝術培養了一批突出人才,使柳琴藝術后繼有人,持續發展,對普及柳琴藝術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2019年榮獲中國民族管族樂學會第八屆華樂論壇“杰出民樂教育家”光榮稱號。 作為指揮家,他曾指揮新加坡國家華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香港新聲國樂團、臺灣臺北市立國樂團和高雄國樂團、中國前衛民族樂團、三軍聯合樂團、廣東和浙江民族樂團、山東和廣東珠江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各類音樂會及錄制出版一批音像制品,均獲得巨大成功。海外報刊稱王惠然“指揮的爆炸力很大,處理往往有驚人的勁力”,是“大陸赴香港指揮的佼佼者”。他也是全軍文藝會演指揮獎獲得者。 王先生千古! |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