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悉尼2月13日電 在中澳建交50周年之際,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院經濟研究員、南澳大利亞政府國際參與顧問蒂姆·哈考特接受了人民網采訪。他表示,雖然澳中社會制度存在差異,但兩國始終保持著很多共同目標。隨著兩國在各方面的聯系日益緊密,澳中必然攜手共進,邁向更加積極、友好的未來。 哈考特是澳大利亞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因電視節目《市場經濟學家》而聞名,后主持了后疫情時代下聚焦中澳關系的節目《大視野》。哈考特還擔任了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院的國際商務教授,以及悉尼科技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所的新任行業教授兼首席經濟學家。他著重研究澳大利亞與全球經濟市場的互動,特別是以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哈考特教授曾受邀為新聞媒體、出版物撰稿,包括《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悉尼先驅晨報》和《時代報》等。 在大學時期,哈考特的班級里有90%的學生都來自東南亞,大部分是新加坡華人,于是他與許多具有亞洲背景的學生建立了友誼。這成為了哈考特的“亞洲情結的啟蒙”,自此,他開始鉆研亞洲的經濟市場。 1972年,中澳建交,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積極推動著貿易的融合發展。哈考特回憶道:“彼時的中國成為了我們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來源國,中國躍然成為了世界上強大的經濟體之一。”哈考特震撼于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體系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參考意義,激發了他對中國市場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此后,哈考特將目光集中在中國這個龐大、有潛力的國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前去中國進行考察。這開闊了他的經濟視野和思維,為日后所參與的促進中澳友好往來事業夯實了基礎。 2003年,哈考特第一次去到中國,分別走訪了北京和上海。他領略到不同的城市風貌,并震撼于中國的大國風范。他說:“上海充滿活力,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更加國際化。北京是政治中心,非常有莊嚴感、震撼人心。”跨越了書本和媒介,哈考特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生動立體的中國。在這樣的影響下,他希望自己也能參與其中,為促進澳中友好關系發展貢獻力量。 國際貿易事務給予了哈考特充分了解和融入中國的機會,他積極參與到促進澳中關系發展的工作中。自2003年以后,哈考特每年都要去中國四次。“上海、北京、桂林、青島、成都、西安、重慶,以及許多其他省份和城市。在去上海和北京的基礎上,我盡量每年去一個新城市。”另外由于他之前為南澳大利亞州州長工作過,他也經常去到南澳州的姐妹省——山東。 在哈考特任職新南威爾士大學的MBA教授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在亞洲和新興市場開展業務,他還帶領全班40名學生多次前往中國。“我經常帶他們去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廣州,也會去西安、成都、昆明或重慶等城市,他們在那能看到中國的不同層面。” 由于哈考特豐富的國際經歷,在2014年,哈考特被選為《The Airport Economist TV Show》的主持人。這檔電視節目訪問了亞洲各地蓬勃發展的市場,以向全球演示如何在當地開展業務、涉足市場,更大程度上展現了亞洲獨有的經濟特色與人文知識。通過這個跨文化界別節目,哈考特認識了許多在中國各個領域的杰出人物。他說:“我非常熱愛中國人民,這個民族有著獨有的創業精神和家庭意識,我對此感到欽佩和喜愛。” 哈考特的最近一次中國之旅是和劇組一起前往的,去了青島。在那里,他參觀了展示的啤酒、葡萄酒和大麥等產品。哈考特被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所打動,看到了中國人的淳樸善良和“中國制造”背后的巨大力量。哈考特希望在節目中能夠將這些一一展現,讓更多人知道中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大國。 哈考特與中國的緣分遠遠不止工作。在生活中,他還是一位“中國父親”。哈考特在云南和中國臺灣兩地收養了一兒一女,并將他們帶到了澳洲生活。在哈考特培育下,女兒正在悉尼科技大學就讀,兒子剛剛完成了小學學業。盡管近幾年哈考特減少了自己的旅行次數,但他仍然每天用心保持著與中國的聯系。哈考特說:“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貫穿著中國習俗,特別是食物和語言。通過這樣的家庭關系,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東西。” 盡管中澳關系經歷了風雨,但兩國仍然一直并肩前進,砥礪前行,雙方都從中獲益匪淺。在中澳建交50年之際,哈考特認為:“我們已經度過了非常繁榮發展的50年,在未來我們會更加理解彼此。但是,加強個人、團隊之間的聯系仍是很有必要的,這將使兩國發展更加全面,兩國關系走向堅固。” 在訪談的最后,哈考特留下了屬于他對澳大利亞和中國未來的期待:讓我們珍惜彼此的友誼,在后疫情時代,加強國際合作,攜手共克時艱,共同友好發展。(張瑞格) |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