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苑基榮)2月21日,由同濟大學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北京代表處承辦的“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以及媒體代表近70余位參加研討。與會嘉賓圍繞“制度型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服務貿易高水平開放與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港與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建言獻策。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產業結構變革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雙重推動下,我國貿易結構轉型升級仍有巨大空間,關鍵是加快釋放服務貿易潛力。要著力穩步擴大服務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貿易結構轉型的動力,推動服務領域制度型開放,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推動服務領域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對接。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培明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制度型開放將給中國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紅利。傳統的國際經貿規則和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已難以適應當前新形勢的需要;制度型開放將是全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是全面的新型的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二是要主動對標各種自貿協定,特別是RCEP和CPTPP等;三是不搞單兵推進、零打碎敲,要真正實行立體式、全方位的改革。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商品貿易國,但還不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貿易強國。中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高水平對外開放來推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更加緊密的融合,使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發揮巨大的吸引力,讓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更加暢銷,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我國建設貿易強國面臨五個方面貿易轉移的挑戰,即大國競爭博弈引發的貿易轉移、俄烏沖突引發的貿易轉移、百年疫情引發的貿易轉移、成本驅動型貿易轉移、國內企業走出去引發的貿易轉型。為此,相關統計指標要從GDP轉向GNP;要把轉口作為貿易創新發展的重點,打造世界型貿易平臺,通過中國給全世界創造出口、進口、轉口的機會;要將貿易強國和國家的其他大戰略有機結合。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指出,中國要在制造業產業基礎上構筑服務業,形成生產服務標準,打造新的貿易圈。 |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