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內瓦3月11日電 (記者劉仲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2屆會議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日前在日內瓦舉辦主題邊會,介紹中國的人權理念與實踐。 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唐獻文主持。唐獻文介紹,2012年以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例如,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中國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朝著共同富裕和現代化目標邁出了重大步伐。這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中國將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憲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高了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會上,6名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先后發言,并與參會媒體和有關國家非政府組織代表進行了互動交流。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齊延平表示,相對于將人權保障狹義地理解為司法保障,中國成功走出一條立體的人權發展道路,運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手段而非法律一種手段,通過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種途徑而非司法一種途徑,一體促進各項人權發展。中國人權發展堅持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融為一體、通盤考慮,而非偏于一面。相對于西方人權基于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二元對立,中國人權發展在方法上堅持人民整體利益觀與個體利益觀相統一。 圍繞有關涉藏議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主任扎洛表示,經過幾十年的辦學探索,證明寄宿制教育最大限度保障了西藏偏遠地區農牧民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權利,為西藏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素質人才,也對學生本人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寄宿制是人類教育史上普遍存在的辦學方式之一,不能因為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的殖民式寄宿制學校發生悲劇,就認為寄宿制有“原罪”而加以否定。 圍繞涉疆議題,來自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尼羅拜爾·艾爾提博士介紹,她和同事對廣東省5家聘用新疆少數民族員工的企業開展田野調查,發現訪談的70名新疆少數民族員工均是自愿自主選擇到企業工作,完全不存在“強迫勞動”問題。務工期間,這些員工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權利。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副院長馬合木提·阿布都外力表示,絲綢之路繁盛時期,中國的造紙術、桑蠶絲織等先進技術通過新疆西傳,佛教、摩尼教、景教沿絲綢之路傳入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在中華文化懷抱中進一步發展。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鄭亮認為,恐怖主義受害者所承受的災難和痛苦不應被忘記,呼吁在堅持打擊一切恐怖主義、從源頭上消除恐怖主義危害的同時,切實支持和保障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權益。 浙江師范大學邊疆研究院副院長王江表示,新疆堅持依法打擊恐怖主義與保障人權相結合,堅持反恐不與特定地域、民族、宗教掛鉤,堅持維護穩定與改善民生相結合,不僅保護了當地各族人民的人權,也維護了國家、區域乃至全球安全。 |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