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巴特4月4日電通訊: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摩產科醫生的使命接力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王昊 早春三月,享有“北非花園”之稱的摩洛哥多數地方每天都會下雨。時疏時密的春雨猶如一曲明快的晨樂,給賴哈姆納省首府本杰里爾的清晨增添了一絲愉悅。 產科大夫伊曼,頭發沾著雨珠,匆匆趕到本杰里爾一家醫療中心。來不及放下背包,伊曼便給了中國醫療隊的同事張茜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讓你受累了!”伊曼說。 最近伊曼一直在生病,張茜主動頂替了伊曼的班次。稍有好轉,伊曼就趕緊回到工作崗位。她換上白大褂,告訴記者:“選擇成為產科醫生,這是我的使命。” 1981年,一名摩洛哥孕婦在外出途中突然破水臨產。緊急情況下,她趕到最近的塔扎醫院,那里有一支中國醫療隊駐扎。值班的中國醫生診斷是巨大兒和面先露導致的胎兒窘迫,需要立刻進行剖宮產。 那個平安降生的嬰兒,正是伊曼。 “那時,我的心跳非常微弱,母親的情況也很糟糕。是經驗豐富的中國醫生為我母親做了剖宮產手術,挽救了母親和我的生命,”伊曼說,“如果塔扎醫院沒有中國醫生,如果沒有他們豐富的急癥處理經驗,不會有我的今天,我也不會成為醫生。” 談起這段出生經歷和如今的職業生涯,伊曼對中國醫療隊的感恩溢于言表。如今的她,已經接生了5000多名摩洛哥嬰兒。 據援摩洛哥醫療隊總隊長范曉盛介紹,中國自1975年開始向摩洛哥派出醫療隊,共派出醫療隊員1944人次。醫療隊員成為所在醫院的主要醫療技術力量,中國援摩醫療隊的產科醫生口碑很好,不少偏遠地區的待產媽媽們特地找中國醫生接生。 在摩洛哥中部城市塞塔特哈桑二世醫院的手術室里,第194批中國援摩醫療隊隊員、產科醫生周瓏正在操作一臺胎兒卡在骨盆里的分娩手術。胎兒順利娩出后立即被送往新生兒急診室,嗆在肺部的羊水也被吸出。寶寶的哭聲由弱轉強,脫離了生命危險,大家都松了口氣。 “我在摩洛哥做過很多比這更危險的剖宮產手術。”周瓏回憶說,有一個臍帶脫垂的孕婦病例,每次想起都心驚肉跳。當時周瓏正在為產婦進行緊急剖宮產,“然后發生了噩夢般的事情——停電了!”周瓏不得不借助手機照明為產婦進行縫合,同事也為新生兒緊急實施心臟按壓,最終確保了產婦和嬰兒的平安。 “中國醫療隊都扎根在艱苦地區,對于非洲國家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醫療隊助力非洲民生項目體現出中國的國際主義精神,彰顯大國擔當。 與中國醫療隊合作30年的哈桑二世醫院院長穆斯塔法說:“能夠見證中摩兩國的醫療合作日益繁榮,我感到十分榮幸。衷心祝愿兩國醫療領域交流合作能夠長長久久。” |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