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掃碼連接器材、 實時記錄運動數據、獲得體測報告和“ 運動處方”……在發揮傳統體育公園功能的基礎上,福州引入智慧化概念,著力打造智慧體育公園,讓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在“量” 與“質”上都能滿足市民的健身需要。 6日晚7時許,華燈初上,吃過晚飯,53歲的陳建勛換好運動鞋,出門溜達到家附近的西河智慧體育公園。在撲面而來的滿滿科技感中,他站上一個智能側擺器。雙手握緊扶手、雙腳站立踏板,隨著腰部的左右搖擺,他面前的電子面板也即刻“運動”起來,搖擺時間、次數和消耗熱量等數據一目了然。 市民在西河智慧體育公園健身。記者 張旭陽 攝 “最近老是下雨,難得今天停雨了,晚飯后趕緊見縫插針地運動一下。”陳建勛說,他平時上班總是久坐,容易腰酸背痛,常常下班后到此鍛煉,“用手機掃描器材上的二維碼,還能看指導視頻,運動姿勢也會更加標準。” 西河智慧體育公園管理辦公室內,工作人員正盯著大屏上的智慧體育綜合管控平臺,體育公園的人流、設備、環境等數據實時跳動。 該公園內還設置了鼓樓區“15分鐘健身圈”核心節點中控中心,通過云平臺系統,對公園內的人流、安全、環境等情況做到24小時態勢感知,同時對公園周邊的鼓樓西片區所有“15分鐘健身圈”運動場地的門禁、燈光、監控、廣播等設備實現智能化管理。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需求的水漲船高,依托全省最早推進數字化建設城市的優勢,福州緊盯群眾最關心的“去哪兒健身”問題,不斷推進體育工作數字化,以科技賦能體育公園,為市民帶來科學化、智慧化的運動體驗。 從2018年投入使用的全省首個智慧體育公園——連江縣西江濱智能體育公園,到開放之初邀請健身輔導員指導市民使用智慧器材健身的臺江區智慧體育公園,再到不久前建成開放的福州高新區高岐河智慧體育公園,福州著力加強體育設施智慧升級,建成并對外開放8座智慧體育公園,數量居全省第一。 “傳統公園雖能滿足市民休閑、運動需求,但在體驗化、交互化、娛樂化方面相對不足。智慧體育公園的興起填補了這一短板,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改造,再配建大量智能體育健身設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福州,這樣的智慧體育公園越來越多,倉山區長安山智慧體育公園計劃4月建成開放、閩侯縣智慧體育公園計劃10月建成開放、閩清縣智慧體育公園計劃年底開門迎客。 “我們力爭在2025年實現縣(市)區智慧體育公園全覆蓋,讓群眾對就近健身、智慧健身更加有感。”該負責人說,福州市將把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打造為百姓“大客廳”、城市“會客室”,讓市民盡情享受科學健身成果。(記者 嚴鑫) |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