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強化科研力量優化創新生態,引領制造業產業鏈優化升級——九三學社中央2023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泉 制造業是國家創造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日前,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常務副主席邵鴻率調研組赴廣東,就“以科技創新引領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優化升級”進行了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調研組認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當前,全球制造業產業鏈正加速重構,我國應抓住機遇,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加快推進制造業產業鏈優化升級。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制造業發展的根本是創新,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調研組走訪了多家實驗室、研究院及新型創新平臺,深入了解科研進展,考察成果轉化情況,聽取意見建議。 位于佛山市三龍灣科技城核心區域的季華實驗室,針對“卡脖子”關鍵技術,引進、組建了61個科研團隊,目前已沉淀了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研制的大功率微波電源、SiC高溫外延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并已實現產業化。 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牽頭成立了廣東省5G行業應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研究解決5G與行業深度融合的技術問題,會同聯盟單位推動形成地鐵、港口、醫療等重點行業5G應用標準,目前已推動了130多個5G行業應用典型項目落地應用。 調研組了解到,廣東省持續推動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已建設22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2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初步形成緊密合作的創新網絡,并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組建12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 調研組認為,我國應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力爭在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群體性突破,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形成共促創新的強大合力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強企業創新至關重要。從深圳到東莞,從佛山到廣州,每到一處,調研組都深入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的研發投入、創新成果及其對企業發展所起的作用。 拓斯達自主研發多款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家用電器等領域;鴻基創能打造出高水平的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年產量可滿足7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需求;瀚藍環境引入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打造了“智慧打車”式餐廚垃圾收運系統…… 走訪中,調研組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拓展發展空間。調研組認為,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可為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提供強力引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則令傳統產業煥發全新活力。 調研組了解到,廣東持續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大量企業參與其中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機、高端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打破一批“卡脖子”技術瓶頸,部分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調研組認為,要強化制造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打造一批能夠有效帶動、整合產業鏈供應鏈的“鏈主”企業,全面提升產業鏈創新活力,緊緊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需求,整合力量、協同作戰,形成共促創新的強大合力。 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環境。 “企業研發經費是否充足?”“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了嗎?”“能否順利引進創新人才?”“與其他企業合作是否順暢?”……調研組格外關心企業的創新環境,每到一處都詳細詢問有關情況。 調研組了解到,廣東省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培育創新型企業并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科技企業做大做強;深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省2021年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共8.6萬家。 調研組認為,要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法律法規、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政策措施,優化技能人才培養、提升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契合度,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調研組還赴遼寧開展了調研。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部門同志參與調研。 |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