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等高官不斷對華喊話,要求和中國加強對話與溝通,做出一副要與中國改善關系的姿態。 但同時,美國國會相關委員會密集推動反華議案。還有媒體報道稱,白宮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中國對美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一面要求對話溝通,一面持續打壓遏制,美國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凸顯其霸權思維和虛偽本質。 中美關系偏離正確軌道、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還沒有跳出霸權思維、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美國對華政策始終放不下將中國視為所謂“戰略競爭對手”的執念。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者”,揮舞關稅大棒,鼓吹“脫鉤斷鏈”,加大對華防范遏制。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后,沒有糾正特朗普政府錯誤對華政策,反而鼓動盟友,加大遏華力度。美國企圖構建“小圈子”,通過陣營對抗對中國施壓。 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在巴厘島成功會晤并達成重要共識。拜登總統重申,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拜登總統還鄭重表示,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正如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所指出的,此后美方一系列錯誤言行破壞了中美關系來之不易的積極勢頭,雙方商定的對話與合作議程受到干擾,兩國關系再遇寒冰。最近的一個典型案例是,美方炒作所謂“間諜氣球”事件,宣布推遲布林肯訪華,美國國會眾議院還通過“中國在美領土上使用高空氣球決議案”,刻意渲染“中國威脅”。 此外,美方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沉迷于“脫鉤斷鏈”;大打“意識形態牌”,渲染“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到處拼湊“小圈子”,企圖遲滯甚至阻礙中國發展。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諸多事實無可辯駁地說明,究竟是誰不斷制造事端,究竟誰才是中美關系重回正確軌道的障礙。 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如果走對立對抗的歧路,無論是搞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科技戰,最終將損害各國利益、犧牲人民福祉。而中國是嚇不倒、壓不垮的,美方的霸權霸道、極限施壓不可能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美方要與中國對話,不能一方面講溝通,一方面卻不斷對中國打壓遏制。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必須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停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尤其要正確處理臺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支持縱容“臺獨”分裂勢力。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美方更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玩火。 要對話就要為對話創造條件,不能耍小聰明、搞小動作,不能讓美國國內政治議程綁架中美關系,也不能以所謂美國“三權分立”等為借口逃避國際責任和義務。中美關系走過風風雨雨,美方應該總結、反思,告別冷戰舊夢,認清美式霸權不得人心,集團對抗沒有前途,“小院高墻”封閉退步,“脫鉤斷鏈”損人害己。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美方應端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推動對話,美方應展現誠意、保持定力,采取真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切實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這樣才能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