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柿子酒釀造酒莊里,35歲的歸國女留學生王薇與調酒師品飲剛調制的柿子起泡酒,釀造甜蜜;在自家木耳種植大棚里,61歲的“種植能手”陳道蓮查看木耳長勢,為即將到來的采摘季做前期準備工作;在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里,60歲“養蠶大戶”賴珍彩給自家的幼蠶鋪上新桑葉,播種希望…… 初夏時節,在三秦三大地鄉村振興一線,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女能人,懷著一股干勁,將各自的事業干得紅紅火火,展現了“半邊天”在鄉村振興中的巾幗實踐。 干“柿業”歸國女留學生助留守婦女就業 5月9日,在云集柿業富平柿園綜合項目接待中心,王薇給參觀嘉賓推薦柿子酒產品。新華網 楊喜龍 攝 “富平柿餅好吃因為是溏心,甜度高?!痹趪鈱W過果酒釀造技術和管理課程的王薇說,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富平的尖柿可以釀酒,就想著要拿最好的柿子把柿子酒產品做出來。 陜西富平是全國聞名的“柿子之鄉”。近年來,富平把柿子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2019年,剛結束國外留學生涯1年的32歲西安女孩王薇,來到富平淡村鎮建廠房,開始干起“柿業”。在來富平之前,王薇通過實地走訪,發現陜西人熟知的水果柿子并沒有得到深度開發。柿子產品除了柿餅,就是柿子醋。 于是,王薇和她的團隊,在富平淡村鎮的尖柿優生產區,建起了一座柿酒酒莊。承載著他們夢想的云集柿業富平柿園綜合項目雛形初現。該項目是集一二三產融合的示范園區,主要從事柿酒、柿子醋產品的加工生產和銷售、柿子示范種植以及鄉村旅游、文化傳播等。2023年6月,該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后,將年產1000噸柿酒及3000噸柿渣生物菌肥,預計年產值可達2億元。 目前,項目酒莊已試運營。該項目柿酒生產車間、接待中心、農業種植共吸納淡村鎮當地近百名村民在園區正式就業,帶動周邊10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止2022年底,該項目成功帶動周邊群眾種植優質柿子樹種逾10000畝,通過收購柿子原料,帶動每個農戶增加種植收入1000元-3000元。 “在酒莊生產車間工作的近70名員工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女性。他們有的是留守鄉村婦女,有的事返鄉務工人員。他們的工資在3000元—3500元不等。”王薇說,在柿子收購季,同時也是非農忙時節,會有大量周邊的阿姨、姐妹來酒莊進行短期務工,主要從事對柿子進行挑選、分揀、投入傳送帶等工作。 “富平縣柿子產業上的女性,就像一顆顆柿子,未成熟時青澀硬朗,成熟之后柔軟甘甜。”王薇說,富平的女性更像富平柿餅,永遠保持柔軟甜美的溏心。希望我們一起用辛勞的汗水畫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種植能手”幫村民“小”木耳上發“大”財 5月10日,在柞水縣秦豐村木耳基地,61歲的陳道蓮正在自家大棚里查看木耳長勢。新華網 楊喜龍 攝 “還有10天時間,第一茬木耳就能采摘了。今年種植木耳的純收入能有5萬元?!霸谧跛h秦豐村木耳基地,61歲的陳道蓮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做采摘木耳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地上鋪完塑料膜后,又忙著在棚外空地上擺放涼曬架。 “片大肉厚,鮮嫩味美?!蹦径?,是陜西柞水人從清代就開始種植的作物,但因方式傳統,很難形成規模。今天,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小木耳”長成“大產業”,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 5年前,陳道蓮開始在村里木耳種植基地打工,學習木耳種植經驗。今年3月份,在她承包了14個木耳種植大棚里,下了10萬個菌棒,開始自已種起了木耳。 在她這個“種植能手”帶領下,村里40多位婦女都加入了種木耳的行列。其中,13人也和她一樣搞起了自家的種植大棚。他在忙完自家大棚的勞作之后,還利用剩余時間去其他種植戶的大棚里,指導種植工作,傳授種植經驗。 如今,全村151戶通過股金聯結、勞務聯結、產業聯結等方式參與木耳種植,每年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里的木耳種植基地,為60余名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和承包大棚等致富途徑。木耳產業成為了他們的“搖錢樹”。 “種木耳滿足了我和姐妹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掙錢的愿望,希望大家通過勤勞的雙手讓生活越來越美好?!标惖郎徴f。 “養蠶專家”帶鄉親“作繭致富” 5月11日,在石泉縣明星村蠶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60歲的賴珍彩給蠶寶寶喂桑葉。新華網 楊喜龍 攝 “ 2022年,我和老伴養蠶收入1 7萬元?!苯衲?0歲的賴珍彩說,她和老伴目前養了200多張小蠶。她計劃再養70多張大蠶,500多張小蠶,今年收入估計有近20萬元。 西北第一蠶桑產業大縣陜西石泉,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漢江穿縣城而過,早在西漢時期就是蠶桑絲綢產業的重要產區。如今,石泉現有桑園面積7萬多畝,養蠶農戶近萬戶,是中國蠶桑之鄉、西北蠶桑第一大縣。 早在1984年,賴珍彩開始和丈夫嘗試養蠶。她沒想到的是,39年的養蠶路,讓她成為了村里的養蠶示范戶,而且是遠近聞名的“養蠶專家”。 “養好小蠶一半收”賴珍彩說,把小蠶養好了,就已經有了一半收入。2006年,當地政府將“小蠶公寓”建在賴珍彩家里。她在照顧自家蠶寶寶之余,幫助其他養蠶戶寄養幼蠶10天,讓幼蠶度過危險期,以保證其他養蠶戶的全年收入。 “目前,我幫100多戶寄養了200多張小蠶”賴珍彩說,在這10天時間里,養蠶戶也可以出去打臨工,再掙一份收入。 賴珍彩自己養蠶致富的同時,也不忘鄉里鄉親,經常上門指導村里其他養蠶戶,分享育蠶經驗。在她的帶動下,池河鎮已有400多戶農民,一起跟她養蠶增收。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身邊的姐妹們把蠶養好,將桑蠶產業做大,一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辟囌洳收f。 王薇他們項目后續的餐飲和住宿服務,還將需要大量女性員工;陳道蓮期待著今年木耳豐收后,還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賴珍彩雖然年齡大了,但還想在桑葉茶、桑葉粉等食品制作上下功夫,讓蠶桑產業升級增效……他們正用一腔熱情書寫新時代巾幗追夢奮斗的故事。(楊喜龍) |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