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的《生命的辨識度》(中國書籍出版社)是一部充滿人生哲理的散文集。全書共分辨識自我、辨識他者、辨識義理三輯42篇散文,另加其近期新古體詩、現代詩61首。該書既有厚度,又有深度,更有溫度,在封面、內頁設計方面獨具匠心,均以劉建華毛筆書法為依托,讓讀者在欣賞唯美語言文字的同時,又欣賞書法之美。 同為中師生的我們,對劉建華所取得的成就無不贊嘆不已。劉建華先生1994年師范畢業后,作為黨員立志面向農村,分配在贛西貧困山區永坊小學教書,因其教學成績“五連冠”被選調到神泉中學教書。在江西教育學院讀大專、南昌大學讀本科、云南大學讀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讀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做博士后,一路風塵,一路求索,一路奮斗。他現出版《幾回回夢里稻花香》《節點與變局》《對外文化貿易研究》等書近40部,發表重要論文150余篇,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聞出版傳媒領域學者。《生命的辨識度》是劉建華先生的自傳體詩史,他在辨識中成長、在辨識中前行。全書仿佛向讀者講述著“丑小鴨變成天鵝”的一部成長傳奇史,一部奮斗勵志史,一部人生哲理辨識史。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在母親的護佑下,我茁壯成長,從一個嬰幼兒變成少年、青年,如今已是當門頂戶的中年父親。在這40多年的成長中,我不斷地辨別認識他者,不斷地辨別認識自我,不斷地辨別認識義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辨識能力和被辨識能力的人;未來歲月,我將依然在這些辨識中奮力前行。” 該書所收錄的42篇散文,大多原載于《光明日報》等主流報紙雜志,文章結構緊湊,語言樸素無華,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音樂感、代入感。在閱讀中不知不覺把讀者帶入美麗的贛西蓮花《走進瑤溪大灣村》《大灣紀行》《大灣劉氏五修族譜》《往事如風的碎片》,讓讀者欣賞家鄉的雪景《瑤溪的雪》,品嘗家鄉的美食《蓮花血鴨》;把你帶入異城風土人情《那一片鳳羽》《邊城滿洲里》《鼓浪嶼的人》,讓你感悟人生哲理《底線是一種社會力》《實體書店通向文化空間》等。總之,劉建華先生以作家的品質,學者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情感,細膩的文筆,唯美的語言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美感;以新聞媒體人的責任,告訴讀者如何辨別真善美、假惡丑。 總之,《生命的辨識度》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三個鮮明特色。一是高邁的思想性和強烈的家國情懷。全書在對辨識自我、辨識他者、辨識義理的剖析中,告訴我們辨識能力與被辨識能力對于個體生命的重要價值,個人的生活目標只有與國家民族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才有其生存價值,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奮斗,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有貢獻的人,這樣才能說是具有美的生命辨識度。二是深切的現實性與豐富的個體情感。全書內容跨度20多年,沒有吟誦式的抽象描寫和夸張式的情感宣泄,都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之作,具有深切的現實觀照性,作者大膽敞露自己的心路歷程,情感充沛多元且真誠,令人折服。三是承繼前賢的文學價值與獨特的語言風格。劉建華的散文語言簡潔精練、平實優美,敘事、抒情、說理,有的呈體悟明清小品的意味,有的現學習唐宋散文的樣貌,有的又分明烙著師法先秦大家的印記,當然,這些又恰與劉建華的勤奮好學、聰敏善悟、博聞深思冶于一爐,這也許是劉建華本書念茲在茲的辨識度所在吧。 |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14